一场2-2的平局,在克拉约瓦大学的主场,感觉却比一场失利还要苦涩。赛后的闪电采访区,米雷尔·拉多伊的脸色比阴沉的夜空还难看。他几乎是压着火气在说话,但那股愤怒还是从话语的缝隙里不断冒出来。
比赛被一个瞬间劈成了两半,第65分钟之前,克拉约ቫ主导着一切。他们从开场17分钟就丢球的慌乱中迅速调整过来,先是特莱斯扳平比分,下半场巴德利又将比分反超为2-1。一切看起来都在朝着一场顺理成章的胜利发展。当时我在场边,能感觉到球队和球迷都松弛了下来,觉得胜利已经揣进了口袋。
然后,那个该死的第65分钟来了。班库和迪纳摩的阿姆斯特朗发生了冲突。VAR介入,结果是班库被一张红牌直接罚下。克拉约瓦从领先且人多,瞬间变成了领先但少打一人。拉多伊的愤怒正是源于此。
“比赛有两个剧本,红牌前和红牌后,”他对着镜头说,努力控制着音量。“即便我们先丢了球,我当时一点也不担心。我相信,如果我们是11打11,甚至10打10,最终的比分差距会比现在大得多。”
他的逻辑很简单,也很直接。作为当时的第四官员,他声称自己近距离目睹了整个过程。“是阿姆斯特朗先动的手。在我看来,这情况再清楚不过了。”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权衡措辞,这在教练的赛后采访中可不多见。通常他们要么直接开火,要么就打官腔。“我开始尽量避免讨论这个,因为我不想被禁赛。我们下一轮还有重要比赛,说实话,我真怕开口说话。”
这几句话,比直接炮轰裁判听着更让人不是滋味。一个在罗马尼亚足坛有头有脸的人物,一个球队的主教练,竟然在镜头前承认自己“害怕”说话。这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
但他还是没忍住,“最坏的情况,也是两个人一起罚下。但阿姆斯特朗的那一下呢?我们不蠢,也不瞎。”这句话他说得又快又重。这已经不是在抱怨判罚了,这简直是在指着裁判的鼻子说:你们把我们当傻子耍吗?“我相信裁判们看到的画面和我们一样。就像我说的,最坏也是各打五十大板,就算那样,我们也有信心拿下比赛。”
这种因为VAR介入而引发的争议,这些年我见得太多了。技术本身是为了消除误判,但现在似乎更多时候是把争议从“裁判看没看清”转移到了“VAR裁判室里的人到底是怎么理解规则的”。最终,主教练和球员们还是得接受那个他们认为完全不合逻辑的结果。拉多伊最后那句半带自嘲半带无奈的“但事已至此,我们必须接受,必须同意他们”,简直是这种无力感的最佳写照。
他为自己的球员感到骄傲,这一点他毫不掩饰。“我的球队展现了精神和决心,我没什么可指责他们的。第65分钟之前,我们可以好好讨论足球。那之后,一切都变了。”为了应对少一人的局面,拉多伊甚至改变了球队的战术体系,试图保住胜果。可惜,最后的防线还是在第90分钟被亚历克斯·波普攻破。
从2-1领先到2-2被逼平,克拉约瓦丢掉的不仅仅是2分。从拉多伊的反应来看,他们丢掉的更是一种“公平竞赛”的感觉。作为一名跑了十几年体育新闻的记者,我很少见到拉多伊如此失态。球员时代的他脾气火爆,但当了教练后,他多数时候都在努力扮演一个沉稳的战术家。这次的爆发,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当年那个在场上寸土不让的队长。
最终,这场比赛的焦点已经不是比分,而是拉多伊的这番话以及那个充满争议的红牌。他反复强调“我们不蠢也不瞎”,这成了一句响亮的抗议。至于这番话会不会给他招来纪律处罚,那就要看罗马尼亚足协的官员们,是不是也觉得他们“不蠢也不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