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记得2022年俄乌冲突一打起来,西方那帮国家就一通连环招对着俄罗斯上,外汇储备直接给冻上不说,还把人家踢出SWIFT,技术层面各种卡脖子,能源方面也是层层设限,整得像是要把俄罗斯从地球上“消失”一样。
这些招数确实让好多地方看得明明白白,但俄罗斯硬是没趴下,反倒在个别板块还活得有声有色,愈战愈勇。
这下大家难免要琢磨:万一哪天老美他们把这套拿来对付中国,会是天翻地覆,还是一点浪花都没打出来?有没有哪个真格的专家深入琢磨过,要真碰见这种局面会咋整?
一、“俄罗斯模式”制裁,直接套给中国?
得先说清楚一件事,中国跟俄罗斯压根不是一回事。
俄罗斯嘛,说白了就是靠卖资源吃饭,主要靠出口石油天然气啥的,对外头依赖挺重。中国这边就不一样了,造啥都有一套完整体系,从小螺钉到太空站,全链条一应俱全。
要是西方真像对付俄罗斯那样来整中国,一上来就得琢磨,他们自己能不能顶得住?咱们不妨一起瞅瞅几个重要板块。
芯片确实卡脖子,可人家要说这是生死关口,还真有点夸张了。
许多人一听说西方要限制中国芯片,立马就觉得中国怕是要遭殃了。
莫着急,咱还是得看看当前的情况。高端芯片这块,咱们确实还得靠人家,像EDA软件、光刻机这些高精尖领域,都还离不开美国、日本、韩国还有荷兰的技术。
中低档芯片差不多有九成都是咱中国造出来的,全球不少搞电子产品的厂家,光靠封装测试、组装,还有整机出口这些环节,真离不开中国。
就拿美国来说吧,华为是被限制了没错,可人家自个买iPhone、开特斯拉、用电动车电池、装太阳能板,这里面哪个少得了中国的参与?
真要真刀真枪地“脱钩断链”,那可是谁都没好果子吃,哪是光一边制裁一边不受影响,明明是中西双方打起架来,都得跟着遭殃,谁也占不了便宜。
这么一推算,芯片这块短期内肯定得挨点冲击,不过往后看,咱自己造的替代进度反而会更快,等于硬生生给产业升级添了把劲。这路走起来确实挺难受,熬一阵子,但没到要命那种地步。
能源和资源的问题,眼下还是咱的软肋,进口依赖度挺高。遇上外头有啥风吹草动,咱们就得多留几个心眼。不过这些年也没闲着,新能源这茬发展势头不错,还在琢磨别的出路,慢慢看,局面总会逐步好转。
整俄罗斯的办法,说到底就是冲着能源去的。欧洲那一帮人对俄气依赖得挺厉害,一动手才发现,这折腾人家同时,自己也跟着不好受。
中国这边咋说呢?外头不少人还以为咱能源安全有点悬,实际上这些年变化挺大,底气足了不少。
中国在沙特、伊朗、俄罗斯、委内瑞拉这些地方耕耘了好多年,进口能源的路子可宽了,压根不担心被美欧卡脖子。
中国眼下可把新能源整得风生水起,光伏、风电、电动车这几块都抢占了先机,啥都在前头跑。
中国手里攥着全球80%以上的稀土,这玩意可不是一般材料,F35、导弹、电机、芯片这些高精尖的货色全靠它。
说白了,要真整了全面封锁,谁能扛住还真难说,真闹起资源争夺,那中国在稀土、锂矿这些关键矿产上有把子劲,反手一招就够呛。
SWIFT能把俄罗斯排除在外,可轮到中国,想这么搞可就没那么容易啦。
当年把俄罗斯踢出SWIFT,绝对算是个狠招。如果把这招用在中国身上,会发生啥,大伙还真得琢磨琢磨。
中国作为全球最厉害的贸易大户,现在人民币在亚洲、非洲、中东、拉美这些地方,结算的比例一年比一年高,去美元化的苗头很明显嘛。
中国有咱们自己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虽然体量还赶不上SWIFT,不过这套系统自给自足地也能跑。
关键就在这儿,中国并不是靠卖能源挣钱,而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也是制造业最牛的工厂。只要是跨国公司,基本都得跟中国有业务往来。
苹果、高通、特斯拉、波音、英特尔……你说全把中国市场扔了?那简直就跟掐自己命根子没啥两样。
所以说,金融制裁其实基本上只会让一部分国企和银行受点子罪,对整个经济来讲,搞不出啥致命冲击,倒是全球做生意还更有可能尽早摆脱对美元的依赖。
4、供应链
说到供应链啊,2020年疫情那阵子,全球都切身感受到了中国制造的分量。
中国厂子要是歇业一阵,洋人的超市立马货架光溜溜,嘴上总说着要摆脱中国制造,可实际上订单反倒越下越多。
你说封锁?那得先整出能顶上的货——印度?东南亚?墨西哥?听起来都挺靠谱,一到真干,发现和中国压根不是一个路数。
要是真把中国全方位制裁了,估摸着全球七成以上的服饰、家用电器、数码产品标价都得蹭蹭往上涨;美欧那些工厂说没就没,工人一下子都闲在家,直接没饭碗了;连全球的航运、港口、运输链都能整崩,大家最能感受到的,就是苹果手机可能价格一下子窜高三成,还不一定能买得到。
所以说,这事儿根本不是针对中国,咋一看还不如说是在给全人类上难题。
这些都是硬标准,偏偏那些软性因素,带来的影响还真说不准,有时候根本拦不住……
三、舆论战与意识形态战
针对俄罗斯,西方那边一边配合媒体炒作,一边用“民主”和“专制”来对立,把它塑造成世界公敌。至于这套剧本如果搬到中国身上,还管不管用,那就未必了。
2025年这会儿,国际舞台早就变了模样——美国自家都成了一锅粥,欧洲被移民和经济难题搅得焦头烂额,反倒是中国在非洲、中东、拉美这些地方朋友越交越多。
不少国家如今已经不再买西方那套说辞,而这回,中国也不再选择躲在幕后——从华为的故事再到年初那场贸易摩擦,中国正在努力让自己声音更响亮,还大有要把道德话语权握在自己手里的意思。
西方在舆论上依然占着自家主场,影响力却眼见着一天天往下走。中国这一波反击,比起俄罗斯来说,效果还真不赖。
剩下最后一道坎,就是中国自己能不能扛得住,老百姓的反应咋样,说到底,这才是成败的要紧事。
那时候俄罗斯遭到制裁,经济确实一度下滑,可人家靠着自家人的一股劲和自给自足,硬是扛过来了。放眼中国,14亿人口摆在那里,家用市场那叫一个庞大,咱们老百姓对被卡脖子的事儿,忍耐力跟坚强程度,往往被外头小看了不少。
这几年,碰上了疫情、封控这档子事儿,还赶上贸易摩擦、科技限制,中国其实早就进入打提前量的阶段。要真碰上点“俄罗斯那种制裁”,政策上头,企业这块,咱老百姓个人,全社会都会拧成一股绳,一块儿想办法熬过难关。
中国有体制上的独到优势,协调组织和临场调整的本事相当了得,这些恰恰是很多西方国家很难学来的。
结语
有人把这种极端制裁称为“核战版的脱钩”,要是到了那一步,承受的可不仅仅是中国,整个世界也会经历一场重启。
中国可能要吃一阵子苦头,不过西方那边,怕是要遭遇一场全面的系统崩溃,世界格局嘛,也会在这一团乱麻里被打得重新洗牌。
所以这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制裁小打小闹,背后其实是一场牵动全球的大较量。归根结底,一句话:要动中国?这成本可比你们脑子里盘算的要高出不少。
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链,现在可是做到了全球最大、最全,那叫一个齐活儿,啥都有、啥都能造。美国孩子抢着要的“中国制造”玩具,不就是例子嘛,连他们自己也不得不服气。眼瞅着中国那些“世界级储量”的资源,正一点点转变成“世界级产业”,这局面,放谁身上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