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经的“超级大黄蜂”到如今的“超级大靶子”,美军主力舰载机的光环正在东亚海域上空迅速褪色。
近期,美国《军事观察》杂志刊登了一篇对比中美舰载机的文章,结论让众多军事分析师大跌眼镜——F/A-18E/F“超级大黄蜂”不仅在面对中国的第五代隐身舰载机歼-35时力不从心,就连与中国升级后的四代半舰载机歼-15T对抗也占不到任何便宜。
这一评估出自美国媒体自身,更显意味深长。曾几何时,“超级大黄蜂”是美国海军航空兵的骄傲,如今却在中国舰载机快速发展的映衬下相形见绌。
歼-35作为中国新一代隐身舰载战斗机,其设计明显侧重于高速和超音速性能,核心任务是夺取制空权。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歼-35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组件高达1500个,探测距离超过200公里。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歼-35机体的雷达反射截面积仅为0.01平方米,这意味着它在战场上更难被敌方雷达发现。
与歼-35相比,美国海军的F-35C“闪电II”在设计上就存在诸多不足。 F-35C的雷达反射截面积约为0.05平方米,是歼-35的5倍。 这意味着在超视距空战中,歼-35能够“先敌发现、先敌开火”。
在军迷圈中有个形象的比喻:歼-35发现F-35C就像在夜空中找月亮,而F-35C发现歼-35则好比寻找一颗星星,难度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在武器系统方面,歼-35内置弹仓可携带6枚空空导弹,包括射程惊人的PL-15中程空空导弹和PL-10近程格斗导弹。 而F-35C仅能携带4枚空空导弹。 这一差距在实战中可能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如果说歼-35作为五代机对F-35C形成压制尚在情理之中,那么歼-15T作为四代半战机为何也能对“超级大黄蜂”构成优势? 这需要从技术参数和设计理念上找答案。
歼-15T作为中国辽宁舰和山东舰的主力舰载机,已安装第五代战斗机标准的航空电子设备,在这方面达到甚至超越了美国F/A-18E/F的水平。
雷达系统是现代空战的“眼睛”,歼-15T采用第三代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对双发中型战斗机的探测距离可达250公里。 相比之下,F/A-18E/F配备的AN/APG-79V4雷达对歼-15T这类双发重型战机的有效探测距离仅为200公里左右。
这一差距意味着在实际交战中,歼-15T可以率先发现目标,率先锁定,率先发射导弹。 等“超级大黄蜂”察觉到威胁时,可能已经进入导弹的不可逃逸区。 这种“开局即绝杀”的战场态势,让F/A-18E/F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
在飞行性能方面,歼-15T继承苏-27系列的优秀气动设计,本身在空战机动能力上就优于中规中矩的“超级大黄蜂”。 加之先进电传飞控系统的加成,其飞行性能更加出色。
作为双发重型战机,歼-15T的最大起飞重量也大幅超越作为中型舰载机的“超级大黄蜂”。
武器系统是战机的“拳头”,直接决定着攻击能力的强弱。 作为双发重型战机的歼-15T在武器挂载能力上具有天然优势。
歼-15T拥有12个外挂点,最大载弹量可达9吨。 而F/A-18E/F“超级大黄蜂”只有11个挂点,最大载弹量8吨。 这一差异虽然看似不大,但在执行多样化的作战任务时,可能会成为关键因素。
在空战武器方面,歼-15T可以挂载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和霹雳-17超远程空空导弹,形成了完整的空战武器体系。 而“超级大黄蜂”只有挂载尺寸巨大的AIM-174远程空空导弹才能勉强对抗。
对海攻击能力上,歼-15T可以挂载鹰击-12和鹰击-15超音速反舰导弹,还能携带新型隐身对地对海巡航导弹,打击手段丰富,突防能力强。 相比之下,“超级大黄蜂”只有AGM-158C隐身反舰导弹这一款相对可靠的反舰武器。
美军缺乏超音速反舰武器,导致其对海突击能力不如歼-15T。 这种差距在现代海战中可能是致命的。
有军事爱好者打了个形象的比方:“歼-15T像是装备了狙击枪、冲锋枪和手雷的全能步兵,而F/A-18E/F更像是个只带了一把普通步枪的普通士兵。 ”
除了单机性能的对比,数量规模也是衡量军事实力的重要指标。 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个领域美国同样面临挑战。
2024年中国空军现役战机总数已达2018架,在数量上完成了对美军的反超。 这一数字背后反映的是中国强大的航空工业产能。
中国战机不仅在数量上取得优势,在质量上也实现跃升。目前,中国的四代半战机就有约900架,而歼-20隐身战机的部署数量已达300多架,遍布五大战区。
更让美军担忧的是中国的战机生产能力。 歼-20年产量可达上百架,歼-35一旦全面量产,隐身战机年产量有望再翻一番。 而美国F-35一年产量才几十架,还要分配给多个盟友,这种速度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美媒预测,到2028年中国五代机总数将冲到800架,优势只会越拉越大。 这一趋势已经引起美国军方的高度关注。
回顾历史,从新中国建国初期“能飞的飞机都凑不齐三十架”,到今天战机数量质量双突破,中国空军完成了“史诗级翻盘”。 这正是中国航空工业数十年砥砺前行的成果。
现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单机性能的优劣只是整个作战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在航母战斗群的整体对抗方面,中国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福建舰官宣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已顺利完成电磁弹射起飞和着舰的新技术实践,并制定了完善的操作流程和使用规范。 这意味着中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航母舰载机探测、攻击、防空截击全流程体系。
特别是空警-600预警机的加入,使中国航母战斗群具备了强大的远程探测和指挥控制能力。 中国预警机数量已达70架,超过了日本、韩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总和。
在体系对抗中,歼-15T与歼-35的配合作战可能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 歼-35凭借隐身性能负责前出侦察和突击,歼-15T则凭借载弹量和航程优势负责区域控制和打击。
这种高低搭配的战术,正是美国空军多年来的经典战术思想。 如今,中国海军航空兵正在这一领域快步追赶。
有分析师比喻道:“如果说航母是移动的堡垒,那么舰载机就是堡垒的利剑。 现在中国不仅堡垒越来越坚固,利剑也越来越锋利。 ”
美国海军目前面临的核心困境在于:第六代舰载机还在计划阶段,F-35C数量不足且与弹射器适配问题迟迟未解,只能依靠F/A-18E/F挑大梁。 然而现实是,即便是这款“超级大黄蜂”,在远东海域也难免遭遇“机生艰难”。
放眼未来,中国航母舰载机体系将继续完善。 歼-35全面列装后,将与歼-15T形成高低搭配,构建起强大的海上空中力量。 而美军若要扭转当前劣势,恐怕需要等待下一代舰载机的到来,但这绝非短期可实现的目标。
空中力量的天平正在悄然倾斜,技术差距的缩小只是开始,真正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
来源数据参考:
2025年11月11日——史上首次! 超越美国,登顶全球空中力量,中国空军时代来了
2025年09月30日——当歼35遇见F35
2017年05月09日——深度比较F/A-18E与歼-15的飞行性能
2013年09月04日——专家:歼15或安装五代机设备 空战压倒F18系列
2013年03月06日——外媒对比中美舰载战斗机:F/A-18E/F优于歼-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