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祸了! 央视主持人国外游, 携妻女高调炫海外生活, 被骂网友骂惨

暑假本是亲子游的好时节,央视主持人杨帆带着家人去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的一段旅行视频,却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

视频里,他分享了雪山湖泊的美景、3800元一晚的观景小木屋,还提到“国外生态好”,没成想这些内容让“央视主持人”的身份成了争议焦点。

网友一边骂他“国内挣钱国外挥霍”,一边有人为他鸣不平,称“旅游是个人自由”。

一场普通的亲子游,为何因“央视身份”变得如此复杂?公众人物到底能不能安心看世界?

主持人杨帆

央视主持人一条旅游视频,评论区“炸”了

暑假尾巴,杨帆在社交平台更新了带妻女游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的视频。

画面里,他站在落基山脉的雪山下,介绍着碧绿的湖泊和随处可见的野生动物,还和女儿开玩笑把“硫磺山”说成“流氓山”,看起来是温馨的亲子日常。

可评论区没几分钟就“炸”了。有网友直接开怼,“拿着央视的资源,却高调炫海外生活,撒贝宁这种级别的主持人都没这么张扬!”

还有人翻出他视频里的细节,说他张口闭口“国外这里好那里好”,是明晃晃的“崇洋媚外”。

杨帆视频画面

短短一天,相关话题就冲上了热搜,原本的旅游分享,成了针对“央视主持人身份”的批评大会。

不少网友深扒杨帆的行程后发现,这场海外游其实也挺“矛盾”,既有天气搞出的狼狈,也有远超普通人的消费,两种画面交织在一起,让争议更难平息。

出发前,杨帆其实带女儿体验过不少国内活动,比如去看岳云鹏的演唱会,还陪孩子爬过国内的山。

杨帆视频画面

可到了加拿大,行程却频频“翻车”,去硫磺山那天,低温加小雨,一家人裹着羽绒服还觉得冷,坐索道上山后,又遇上打雷,雨伞被风吹得变形。

女儿走了一半就冻得放弃登山,杨帆登顶后也失望吐槽“这钱白花了”,网友戏称这是“现实版人在囧途”。

但“狼狈”之外,消费细节却很“扎眼”,为了补偿登山的遗憾,他在班夫国家公园山脚订了小木屋,视频里说“住得值”。

可网友查完价格发现,这类木屋一晚基本在2000元以上,位置好能看野生动物的,甚至要七八千元,杨帆住的那间刚好能透过窗户看小鹿,按行情算,3800元一晚并不夸张。

杨帆视频画面

可这个数字,已经抵得上很多打工人一个月的工资。

明明是“花钱买罪受”的行程,却因为远超普通人的消费,让“亲子游”的温馨感打了折,反而成了网友口中“炫富”的证据。

这场旅行的狼狈与奢华,都因“央视主持人”的身份被放大,最终成了争议的导火索。

杨帆视频画面

从“忘初心”到“国外挥霍”,网友吵翻两大派

随着行程细节曝光,网友的讨论彻底分裂成两大阵营,争论的焦点也从“消费”延伸到“身份责任”,甚至上升到“爱国”层面。

对此,质疑派的声音很尖锐,有人直接说杨帆是“国内挣钱国外挥霍”,认为他拿着央视的资源,就该多宣传国内,而非跑到国外夸“这里生态好”。

还有人以“国内美景多”为由,质问他“咱们国家有那么多雪山湖泊,为啥偏要带孩子去国外?”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支持派则觉得网友太苛刻,他们翻出杨帆去年的视频,说他之前带女儿下乡摘玉米,被夸“接地气”,冬天逛北京胡同买糖葫芦,也被赞“有生活气息”。

同样是带娃,为啥国内活动就是“亲民”,国外旅游就成了“崇洋”?旅游是个人自由,杨帆没违法没违德,凭啥因为“央视主持人”的身份,就不能带孩子看世界?

网友评论

两派的争论看似是对“海外游”的态度不同,本质上是对“央视主持人该有的样子”有不同期待。

质疑派要的是“低调、爱国、贴近普通大众”的形象,支持派则认为“公众人物也该有私人生活”。

这种期待的分裂,让杨帆的海外游,成了一场关于“身份边界”的大讨论。

网友评论

断更避嫌还“躲”去美国?回应反而引更多猜测

面对愈演愈烈的骂战,杨帆和家人的应对方式,不仅没平息争议,反而添了新的疑问。

争议发酵三天后,网友发现杨帆停更了,他最后一条视频停在5天前,内容还是加拿大的行程,之后就没再更新。

更巧的是,他妻子也在4天前断更,而且断更前的那条视频里,全程没出现杨帆的身影,明显是在“避嫌”,可这种“软回应”,没让网友买账,反而觉得是“回避问题”。

在这之后不久,有网友查了杨帆的账号IP,发现显示在美国,之前大家只知道他去了加拿大,没想到争议期间,他还去了美国,这个发现让质疑声更烈。

主持人杨帆IP

一边被骂崇洋,一边还在美国待着,这是没意识到问题,还是故意对着干?甚至有人猜测,他断更就是因为“躲去美国被发现,不敢再发声”。

从断更避嫌到美国IP曝光,杨帆的应对始终是“回避”,可这种回避,没让“央视主持人海外游”的争议降温,反而让大家对他的“态度”更不满。

公众人物面对争议时的躲闪,只会让身份带来的信任危机更严重。

主持人杨帆

结语

回头看杨帆的争议,其实核心不是“能不能出国旅游”,而是“公众人物如何平衡职业身份与私人生活”。

他带孩子看世界、接触自然,初衷是好的,3800元的木屋消费,只要是合法收入,也无可厚非。

网友担心“崇洋媚外”“忘记初心”,本质是怕央视主持人的公共形象跑偏,这种期待也并非没有道理。

但是,爱国从不是“不能看世界”,公众人物的责任也不是“放弃私人生活”,给公众人物多一点“私人空间”,少一点“完美绑架”,才能让讨论回归理性。

毕竟,无论是央视主持人还是普通人,都该有“带孩子看世界”的权利这份权利,不该被身份所束缚。

信源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