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颜论进行时#
银发中国 养老新途 温暖守望
中国老了。
更准确地说,中国正在变老。截至2024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3.1亿,占总人口的22%。
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位是老人。
数字背后是亿万家庭的现实考量。
谁来看护?
谁来供养?
传统养儿防老模式遭遇现代法律与经济的双重冲击……我们正在寻找答案。
🤝 养老新格局:从家庭到社会
过去。
养儿防老。财产传男。女儿外嫁如泼水。
这是千年习俗。
但时代变了。
《民法典》明确规定:所有子女均有平等赡养义务。
不论性别。不论是否继承财产。
法律走向平等。
但现实往往复杂。财产分配的传统观念与赡养责任的法定要求之间,常出现张力。
这需要理解。更需要智慧。
家庭的小单元已难以独自承担养老之重。
社会正在构建新网络。
一个分级、分类、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县一级建综合管理平台。
乡镇设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村和社区发展嵌入式服务站点和互助点。
目标很明确:让老年人不离家、不离社区,就能获得可靠服务。
截至去年底,全国已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40.6万个。
这张网越织越密。
🍚 一碗热饭的温度:老年助餐实践
吃饭问题。
看似小事。实则是 Daily 大事。
尤其对高龄、空巢老人而言。
浙江海宁市硖石街道。一间“爱心食堂”飘出饭菜香。67岁的刘奶奶和老伴是常客。“一荤一素。9块钱。方便又便宜”。
这家食堂年助餐服务可达近12万人次。
全国已建成约8.6万个老年助餐点。
模式各异。“社会餐饮+委托服务”。“中央厨房+专业配送”。
目的唯一:让老人吃上热乎饭。
🏡 农村养老:重点与难点
农村的老人。
更孤独。更不易。
子女外出务工。空心化、空巢化现象普遍。
农村养老是中国养老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政策正在倾斜。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发展”。
中央财政安排2.96亿元支持59个地区开展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
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正在健全。
盘活闲置资源。旧校舍。农家大院。改造成互助养老点。
探索符合乡情的新模式。
互助养老:来自农村的智慧
一种低成本、充满温情的模式在农村生根发芽。
河北邯郸肥乡区前屯村。2008年。一位独居老人去世数日后才被发觉。此事深深刺痛了时任村支书蔡清洋。
他腾出闲置校舍。配备简单生活用品。请村里空巢老人集中居住。相互照看。
“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
这就是全国首家“互助幸福院”的起源。如今“肥乡模式”已推广全区。
上海堰泾村的“幸福老人村”。湖北赤壁由能人带动的“曙光合作社”。陕西安康的“结伴养老”…
形式多样。本质相同:依靠基层。依靠邻里。依靠互助。
这是中国式养老的独特温暖。
👵 超越基础供养:老有所为与老有所乐
养老不仅是吃饱穿暖。
更是价值的延续。精神的丰盈。
低龄老年人体魄尚康健。知识、经验、技能是宝贵的社会财富。
他们不是社会的包袱。而是社会的财富。
“银龄行动”自2003年启动以来。全国累计参与老年志愿者已超700万人次。他们开展援助项目4000多个。受益群众超4亿人次。
在乡村振兴、科教兴国、健康中国的征程上。白发志愿者仍在发光发热。
线上。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已汇聚44.1万门课程资源。累计提供学习支持服务1.7亿人次。
阅读、看电视、旅游…老年人的精神世界正在被更多关注。
🧑💼 人的挑战:护理人才缺口
所有服务最终靠人提供。
但专业的养老护理员太少了。
全国仅约200所高职院校开设养老服务专业。持证养老护理员仅约50万。
缺口巨大。
更棘手的是流失率高。超60%的从业者因工作强度大、待遇低等原因在3年内转行。
“让从业者看到希望。才能留住人才。”
提高薪酬。建立增长机制。落实社保全覆盖。探索职称评定与技能等级衔接。设立“护理员—主管—院长”晋升通道…
唯有让养老护理成为一份体面、有尊严的职业。才有可持续的未来。
🛌 守护失能者:长护险的探索与困境
失能、半失能老人超过4000万。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长护险)自2016年试点。截至2023年底。全国参保人数超1.8亿人。
浙江走在前列。截至2024年10月底。长护险已实现全省各统筹区全覆盖。参保人数达2591万人。累计为重度失能人员减轻经济负担30.2亿元。
它显著改善了失能老人家庭的经济、心理和事务性压力。
但挑战仍在。
符合待遇享受条件的人员仅占总人口的4‰左右。低水平筹资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医保资金支付压力大。筹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立法研究迫在眉睫。
💎 未来之路:系统思维与多元合力
养老问题。
极其复杂。
牵动每个人。每个家庭。整个社会。
破解之道。需系统思维。需多元合力。
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做好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监督管理。
市场要按市场化原则积极参与。激发活力。
社会力量需广泛参与。构建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统筹。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等力量加入的格局。
家庭。永远是养老的基础场所和情感归宿。
养老不仅是民生问题。更是发展问题。
它关乎我们如何定义一个社会的文明与温度。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这条路很长。
但我们正在路上。
共同努力。
让夕阳红得更温暖。更从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