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艺迪站在WTT法国冠军赛的决赛赛场上,大比分0-2落后,面对的是德国黑马温特的反手防弧胶皮制造出的旋转和非常规弧线。
她深吸一口气,调整发球旋转,加强正手强攻,连扳两局将比赛拖入决胜局。最终,在决胜局4-7落后的绝境下,她连追五分,以11-9锁定胜局。
这场胜利不仅让她收获了冠军奖杯和1000积分,更在国乒女队洛杉矶奥运会第三人的竞争中占据了有利位置。
同时,本次赛事作为国乒新生代的重要考验,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除了王艺迪外,其余六名参赛选手全部遭遇外战失利,早早出局。这一结果无疑给国乒奥运人选之争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王艺迪本次法国冠军赛的夺冠之路堪称含金量十足。她连续击败了来自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多位强手,包括日本的早田希娜、张本美和,巴西的布鲁娜,韩国的朱芊曦,最后在决赛中逆转德国的温特。
尤其在决赛中,她在极端被动的局面下展现的心理韧性和打硬仗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相比之下,女队另外两位主要竞争者陈幸同和蒯曼的表现则不尽如人意。作为赛事头号种子的陈幸同,首轮便以0-3的比分惨败于罗马尼亚的斯佐科斯,整场比赛节奏掌控不足,击球选择也未能占据主动。
而被视为“陈梦接班人”的蒯曼,在与韩国选手金娜英的较量中,在决胜局一度领先的情况下,最终以2-3惜败,暴露出在关键时刻心态稳定的能力尚有欠缺。
从本次比赛的表现来看,王艺迪在单打项目上的稳定性和打硬仗的能力,确实比陈幸同和蒯曼更胜一筹。
陈幸同似乎已经在单打和双打项目上都失去了优势,而蒯曼虽然双打能力出色,但单打成绩的起伏可能成为其冲击奥运资格的障碍。
当然,奥运人选的考量并非只看单打能力。随着洛杉矶奥运会乒乓球项目增至六枚金牌,双打能力的重要性显著提升。在这方面,左手将蒯曼展现出独特价值。
蒯曼与王曼昱搭档女双,已经赢得了2025年WTT中国大满贯的女双冠军。她与林诗栋组成的混双组合,世界排名也高居第一。这种在双打项目上的全面性和适配性,是她在竞争中的重要砝码。
相比之下,王艺迪虽然单打实力雄厚,但在双打项目上缺乏同样亮眼的成绩和固定的顶尖搭档。陈幸同虽具备双打能力,但也缺乏稳定且顶尖的固定搭档和大赛战绩作为支撑。
如果国乒教练组在洛杉矶奥运会安排孙颖莎和王楚钦的“莎头组合”继续承担混双任务,那么选择王艺迪作为女队第三人,专注于单打和团体赛的单打环节,或许是更稳妥的选择。
但如果需要一位在女双和混双项目上都能胜任的选手,那么蒯曼的价值就会凸显。这种选择上的两难,恰恰反映了国乒女队内部竞争的激烈以及人选考量因素的多维性。
与女队的激烈竞争相比,国乒男队的洛杉矶奥运阵容似乎清晰许多。本次法国冠军赛,国乒派出的向鹏、温瑞博和陈垣宇三位男队小将,均在首轮即遭淘汰,无人晋级第二轮。
这样的表现,暴露出男队在王楚钦、林诗栋、梁靖崑三位核心主力之外,梯队建设仍面临挑战。
从目前情况看,王楚钦和林诗栋的地位难以撼动,而梁靖崑凭借其在亚锦赛团体赛中帮助国乒逆转日本队夺冠等关键比赛中的出色表现,已经征服了教练组,其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的机会大大增加。
国乒男队新生代球员想要冲击这三位核心主力的位置,还需要更多高水平赛事的历练和突破性的成绩。
在奥运人选的考量中,年龄和未来发展潜力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王艺迪和陈幸同均出生于1997年,到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时将31岁。而2004年出生的蒯曼,届时正值24岁的黄金年龄。
国乒的布局向来兼顾当下战力与未来规划。蒯曼的年龄优势使她更符合国乒对洛杉矶奥运会乃至更长远的未来周期的人才储备需求。
对于追求长期统治力的国乒而言,培养更年轻、潜力更大的蒯曼,无疑是更具战略眼光的选择。
WTT法国冠军赛的结果,仿佛在国乒女队第三人之争的天平上,为王艺迪增加了一枚有分量的砝码。
她用冠军证明了自己在单打项目上的实力和打逆风球的能力。但奥运资格的争夺是漫长而复杂的,蒯曼在双打上的特长和年龄上的潜力,陈幸同能否迅速调整状态走出低谷,都将持续影响教练组的最终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