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安顺学院聘请南开大学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旅游与服务学院石培华教授兼任安顺学院名誉校长和学术委员会主任。此次聘任,标志着安顺学院“人才强校”战略迈出了坚实一步。石培华教授的加盟,不仅是学校学科建设的重大突破,更是贵州文旅教育事业的历史性机遇,他将重点指导学校更名贵州文化旅游学院的顶层设计,助力构建“气象文旅”“红色研学”等特色学科体系。
安顺学院原来是一所市属高校,2024年转成了省属高校,转为省属高校是学校长远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这也是更名贵州文化旅游学院的条件之一。根据《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的规定,省人民政府举办的高校才能以“省域”命名。如今的安顺学院已经进入到了更名的关键时期和冲刺时期,石培华教授的加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看到有网友在说,安顺学院更名贵州文化旅游学院的校名不好,不如到时更名为安顺大学啥的,我看你们未必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有所基本了解。我来谈谈我的看法吧。
第一,安顺的确拥有多项国家级荣誉,比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美丽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中国十大秀美之城,还有著名的黄果树瀑布也在安顺。但是,我们提起安顺这座城市,谁又知道他拥有这么多国家级荣誉呢?又有多少人知道黄果树瀑布就在其境内呢?毕竟安顺还是一座位于贵州省的在全国没有多少知名度的城市。所以,安顺学院以“贵州”命名总体上是好的吧。
第二,很多人都喜欢文化旅游,只是目前很多人不接受高校以“文化旅游”命名而已,这只是时间问题,毕竟目前全国除了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外,还没有以“文化旅游”命名的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吧。当然,今年新设置了山西文化旅游职业大学,这是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这些著名高校,要是现在才设立,你也可能以为它民办大学的校名。
"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在全国家喻户晓。贵州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这个全国人民都知道,拥有众多知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以及特色历史、文化、美食等,比如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梵净山、马岭河峡谷、西江千户苗寨、镇远古镇、青岩古镇以及民族节庆、非遗技艺、黔西观音洞遗址、夜郎文化、遵义会议会址、赤水红军渡口,等,且是多民族地区,铸就了贵州省的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安顺学院所在地安顺市,是贵州省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亚洲文明之灯”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千古之谜”关岭“红崖天书”“世界唯一”的明代屯堡村落、“中国戏剧活化石”安顺地戏、“东方第一染”安顺蜡染,有“屯堡文化之乡”“蜡染之乡”“西部之秀”的美誉。所以,贵州省建设文化旅游类高校资源得天独厚,以安顺学院建设文化旅游类高校有基本的条件。
第三,随着出生人口的减少、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人民对优质高等教育的渴望,未来10年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从现在起,各所高校必须对自身高校发展的特色、人才培养、服务面向等进行定位,我们要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要干什么?要干出什么目标?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竞争力?安顺学院的基础是师范背景,师范仍然是学校的特色之一,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安顺学院已经办成了一所综合性高校。
传统的综合性高校固然也有其优势,比如一批国家“双一流”大学也是综合性大学。而安顺学院更名为贵州文化旅游学院后,可以彰显学校的特色,在未来10年赢得发展的黄金机遇,进而通过办学层次提升、学科专业优化调整、人才队伍建设等等实现长远高质量发展。贵州文化旅游学院仍然可以办成一所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大家都要看着文化旅游就只能想着文化和旅游,而是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以及“文旅+”,这个涉及到的范围就很广了。比如生态环境保护、体育与健康、娱乐与餐饮、农业、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挖掘、康养、地理、历史、艺术、财经商务等等都可以结合起来,所以应该是一所贯穿文化旅游的综合性大学,这所大学应该是科技去赋能,培养的是服务于文化旅游的复合型人才。你们可能想到的就是旅游,那就玩,开设的就只能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那你真的是out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学校应该紧紧抓住“文化旅游”这个主线,你的二级学院全部应该来一次大调整、专业学科来一次大优化、人才培养要来一次重新定位,百分之七八十的专业都要面向“文旅”行业培养文旅人才,而且这个人才是交叉型的、是复合型的、面向产业的人才,最终建设成为文旅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文化旅游大学,也是全国第一所转型的文化旅游类大学。文化旅游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