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两河流域文明摇篮,现在满目疮痍战乱不断
你看到的伊拉克,是历史教科书里的"文明摇篮";
你没看到的伊拉克,是一个被战争撕裂了二十年的破碎国度。
很多人提到伊拉克,想到的是古巴比伦的辉煌,
可真实的伊拉克,连"正常生活"都成了一种奢望。
01. 伊拉克的表面,是历史的荣光;现实的骨感,却是一地鸡毛
我有个做工程的朋友,2019年跟着中石油的项目去了巴格达。
最初他满怀期待,觉得能在"两河流域"工作是种荣幸,结果第一天就被现实打了脸。
从机场到市区的路上,他看到的不是古老文明的痕迹,而是:
满目疮痍的建筑残骸、随处可见的检查站、荷枪实弹的士兵、还有那些眼神警惕的当地人。
他跟我说:"巴格达曾经是'智慧之城',现在却是'恐惧之城'。"
你能想象吗?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国家,如今连基本的水电供应都成问题。
每天停电12小时是常态,夏天气温50度,没电就意味着没空调,那种日子简直是煎熬。
02. 伊拉克的"日常",是在炸弹威胁下的求生
2003年美军入侵后,伊拉克就没消停过。
ISIS、基地组织、什叶派民兵、逊尼派武装......各种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
普通老百姓夹在中间,过的是什么日子?
每天出门前要查看"安全路线图",哪条街可能有炸弹,哪个区域在交火;
孩子上学要提前两小时出发,因为检查站排队是常态;
去个菜市场买菜,都要做好"可能回不来"的心理准备;
晚上8点后基本不敢出门,因为夜晚属于武装分子。
我朋友在那边待了一年,亲眼见过3次爆炸,听过无数次枪声。
他说:"在伊拉克,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运。"
03. 石油富国的荒诞:坐在金山上挨饿
伊拉克石油储量世界第五,按理说应该富得流油。
但现实是什么样?
7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失业率高达25%,年轻人失业率更是超过40%;
医院缺药少械,学校破败不堪;
政府腐败成风,石油收入大部分进了少数人腰包。
更讽刺的是,这个石油大国竟然还要从伊朗进口电力,因为自己的发电厂都被炸毁了,重建资金又被贪污了。
一个卖石油的国家,老百姓却买不起汽油。
一个文明古国,年轻人却只能梦想着逃离。
04. 伊拉克人的精神状态:在绝望中麻木
长期的战乱和动荡,已经彻底摧毁了伊拉克人的精神世界。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在伊拉克成了"流行病",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患病;
自杀率在中东地区位居前列;
毒品滥用问题严重,特别是"Captagon"(芬乃他林)成了年轻人逃避现实的工具;
抑郁症患病率超过30%,但心理治疗几乎是空白。
我朋友说,他见过的伊拉克人,眼神里都有一种"熟悉的空洞"。
不是愤怒,不是悲伤,而是一种被现实磨平的麻木。
在巴格达,你很难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笑容,因为他们从小就活在恐惧中。
成年人也很少谈论未来,因为"明天"对他们来说都是未知数。
05. 宗教分裂的恶果:兄弟反目成仇
伊拉克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源于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宗教对立。
萨达姆时期,逊尼派掌权压制什叶派;
美军推翻萨达姆后,什叶派上台报复逊尼派;
ISIS趁虚而入,煽动逊尼派对抗什叶派政府。
原本和睦相处的邻居,因为宗教派别不同而互相仇视。
混合居住区被隔离墙分割,昔日的朋友变成了敌人。
巴格达的萨德尔城,原本是个多元化社区,现在成了什叶派聚居区;
而安巴尔省的拉马迪,则是逊尼派的天下。
人们不敢跨越宗教界限,伊拉克实际上被撕成了碎片。
06. 对外国人:警惕多过欢迎
别以为伊拉克人对外国人有多友好,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战争,他们对所有外来者都充满戒备。
中国人在当地的处境相对较好,因为中国没有直接参与伊拉克战争;
但即便如此,绑架勒索外国人的事件时有发生;
出门必须有武装护卫,住宿必须在安全区域;
与当地人交往要极其小心,因为你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
我朋友说,在伊拉克最安全的地方就是中国公司的营地,有围墙、有保安、有监控。
一步出营地,就进入了"险恶江湖"。
07. 伊拉克,不是旅游目的地,更不适合普通人生活
如果你想去伊拉克旅游,趁早打消这个念头。
外交部常年发布伊拉克安全风险提醒,建议中国公民"非必要不前往";
即使是商务人员,也需要专业安保公司护送;
医疗条件极差,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很难得到及时救治;
基础设施落后,网络时断时续,生活极其不便。
更重要的是,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成为武装冲突的"附带损害"。
旅游贴士(如果你非要去的话):
- 必须通过有资质的旅行社安排,个人自由行绝对不可行
- 购买最高级别的旅行保险,包含战争风险
- 随时关注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的安全提醒
- 准备好随时撤离的应急预案
- 携带足够的现金,因为ATM经常不工作
08. 两河流域的眼泪:文明古国的堕落
最让人痛心的,是伊拉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正在消失。
ISIS占领期间,大量古迹被炸毁,包括尼尼微古城、哈特拉古城等世界文化遗产;
巴格达国家博物馆的珍贵文物被洗劫一空;
古巴比伦遗址被战火摧残,满目疮痍;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这个曾经孕育了人类最早文字、法律和数学的国度,如今连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都无能为力。
09. 写在最后:伊拉克的今天,给世界的警示
伊拉克的悲剧告诉我们:
和平不是理所当然的,稳定比什么都珍贵。
一个国家可以在短短几年内从相对富裕堕落到满目疮痍;
一个民族可以在战火中迷失自己,兄弟反目成仇;
一片文明摇篮可以变成人间地狱。
如果你想了解什么叫"生不如死",去看看今天的伊拉克。
如果你想明白什么叫"珍惜和平",想想两河流域的昨天和今天。
伊拉克不需要你的同情,但它的教训值得所有人深思。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强大,也没有永远的和平。
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眼前的安宁,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不会变成另一个伊拉克。
那些躺在废墟中的砖石,曾经也是辉煌的宫殿;
那些流离失所的难民,曾经也有温暖的家园。
历史的车轮可以前进,也可以倒退。
文明的火种可以传承,也可以熄灭。
这就是伊拉克给世界上的最后一课。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