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军援乌克兰又有了新进展,这次轮到法国出手了。
最近,法国达索防务集团透露,他们可能很快就跟乌克兰敲定一笔大买卖——最多20架全新的“阵风”战机,而且是最新的F4型。买飞机的钱怎么来?
欧盟要用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当作担保筹措资金,这操作听起来有点像用敌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够狠够现实。
其实法国之前也不是没帮过乌克兰,早先送过一些“幻影”2000,不过那批飞机说老实话,年头太久,跟欧洲其他国家送的F-16一样,都是上世纪的老家伙,
撑不了几年就要退役。
瑞典前阵子也答应给乌克兰二手“鹰狮”C/D,但没明说是白给还是要钱,反正更先进的“鹰狮”E/F得花钱,还得等上几年。
这回法国不玩虚的,直接给最新型号,还说交付速度快,这么积极到底是为什么?
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实是法国自己心里明白,“阵风”这飞机名声一直不算太好,之前被印度那边各种吐槽,法国想借乌克兰这场实战机会,把“阵风”的口碑彻底洗白。
那问题来了,“阵风”真能在乌克兰的战场上打出风头吗?俄军的苏-30、苏-35,甚至苏-57,都是硬茬子,“阵风”到底有几成胜算?
要说现在的空战,跟电影里那种近距离缠斗大不一样,实际情况就是双方远远地互相用雷达锁定,然后隔着大几十公里发射导弹,谁也不傻地狗斗拼命。
所以比的就是雷达谁看得远、导弹谁飞得远、电子干扰谁厉害,谁这些硬实力强,谁就更有底气。
拿数据说话,“阵风”机头的雷达个头不大,虽然是有源相控阵,但只有八百多个发射模块,雷达性能还不如中国的“枭龙”,大目标探测范围大约160公里,
能在190公里外发现苏-35,发现苏-57则要更近些。
再看俄军的苏-35、苏-57,雷达号称能看400公里,但那是理论值,正常情况下对小目标探测距离大概220公里,也就是说,能在260公里外发现“阵风”。
换句话讲,俄军这两款战机能先发现“阵风”,占了“先手”。
不过实际操作没那么简单。俄军预警机现在因为各种限制用得少,苏-35、苏-57只能靠自己雷达找目标。
理论上说,能在260公里外对“阵风”发射R-37M超远程导弹,但这导弹动力只持续几十公里,后面纯靠滑翔,机动性不太够,实战中对战斗机最大命中距离也就130公里。
这样一来,俄军战机如果太远发射,容易被“阵风”用机动和电子战手段躲掉;要是想提高命中率,只能靠近再用R-77M导弹打。
综合算下来,就算俄军出动最新的苏-57,“阵风”也不是那么好对付,法国这次是看准了机会,想靠乌克兰战场给“阵风”打出好名声。
对法国来说,这不只是卖飞机赚钱,更是给自家军工“正名”的机会。
其实大家都清楚,现在要在空战里占上风,靠的不是飞机本身多先进,而是有没有配套的预警机和能实时通信的远程导弹。
只要这些配套齐全,哪怕是四代半的战机,对俄军来说都能形成优势。
法国的好处就是,军工体系很自主,自己说了算,想出口就出口,不像“台风”那种得几个国家一起点头才能卖。
美国那边更谨慎,怕跟俄罗斯彻底闹翻,不愿意直接卖先进战机给乌克兰,结果反而让法国抢了风头。
说到底,这场军备竞赛其实也是各国政治和利益的博弈。法国这回不仅想让“阵风”在乌克兰打出好成绩,也想用这机会告诉世界:我们法国军火不比别人差,关键时候也能顶得上。
未来乌克兰能不能用这些新飞机扭转局势还不好说,但法国这波操作,已经让他们自己赚足了眼球,也许还会带动更多国家选择“阵风”这样的产品。
战争之下,军火商和各国政府的算盘,谁都打得飞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