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血淋淋的侵略,都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作者:老桂 来源于之江老桂

日本军国主义

长期以来,日本人有一种焦虑:岛国狭窄、矿产匮乏、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他们向往、觊觎着大陆。明治维新之后,大陆政策也就是扩张主义逐渐成为国家战略。

军国主义刻意制造“民族危机感”,宣称日本 “必须通过对外扩张才能生存”,同时贬低被侵略国家,说他们是“劣等民族”,“是日本安全与发展的潜在危胁”,为了本民族的“繁荣与和平”,“日本必须解放亚州”。

于是,借“朝鲜事变”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发动甲午战争;蓄意炸毁沈阳郊区的铁路反诬中国东北军,制造“9·18”事变;以搜查失踪士兵为名,挑起芦沟桥事件,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战争……

德国纳粹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领土丧失了1/8,人口减少了1/10,还背上了沉重的战争赔款,整个国家沉陷精神屈辱与经济困顿。

希特勒的纳粹党“完美地”利用了民众的挫败感,他一方面极力宣传日耳曼种族的“优越性”,让群众重拾“自信”乃至自狂,一方面用宣传机器塑造出一个“强大的犹大集团”,宣称“自私邪恶的犹太集团将把德国人置于死地”,同时还灌输一种理念:在战争中失去的,用战争夺回来!

整个德国被煽动起来,当他们在1938年吞并奥地利而且国际社会“反应温和”时,“民族自豪感”更加膨胀。

一年多之后的1939年8月31日,德国的党卫队让人化妆成“波兰暴徒”,自编自导了一场“波兰人攻击德国电台”的剧目,以此为借口,数小时之后发动闪击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两面受夹的波兰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1939年的9月,入侵波兰的不止德国,还有苏联。

在德国闪击波兰之前,就与苏联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合谋瓜分波兰。

德国打了半个月后,苏联于9月17日出兵波兰,波兰几乎没有抵抗,25万至45万波兰官兵、警察及官员成为苏军俘虏。其中几万名军官、警察、间谍机构人员、政府官员、资本家、高级知识分子被安排送往战俘营。1940年4月3日到5月19日,有21,857名波兰战俘被杀,其中在卡廷共处决了4421人。整整50年后,也就是1990年4月13日,时任波兰总统雅鲁泽尔斯基访问苏联时,苏联才正式承认对卡廷事件负全部责任。

而在1939年的9月17日,苏联对波兰发布的声明称:“苏联政府不能无视生活在波兰领土上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他们正任命运摆布、手无寸铁。在这种情况下,苏维埃政府指示红军最高司令部命令部队越过边界,并保护乌克兰西部和白俄罗斯西部居民的生命和财产。”

苏联入侵阿富汗

阿富汗号称“帝国坟场”,然而这片贫瘠的土地却又是沙俄(苏联)构想南下出海的通道。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在全球拉帮结派,各自谋求势力范围,阿富汗更是苏联不容有失的阵地。

但是,动荡的阿富汗在70年代出现了一个亲美反苏的阿明政府,苏联不能容忍,在评估克格勃无法“肉体消灭”阿明之后,1979年12月,“百万苏军”南下,突袭喀布尔总统府,打死了阿明,扶持亲苏政府,但也从此深陷十年战争泥潭,以五万士兵生命的代价,换来了苏联解体的一根稻草。

而在苏联入侵阿富汗的那一天,《真理报》发表社论《国际主义者的神圣使命》,将他们的军事行动定义为“应阿富汗革命委员会请求,协助清除帝国主义代理人阿明集团”。文中特别强调苏军行动是“履行社会主义阵营集体安全义务”。

联合国安理会随后通过的第462号决议,认定苏联对阿富汗构成军事侵略,中美法英等均投下赞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