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子在商场摔倒赔偿8250万,巨头为1厘米隐患承担责任

2019年12月的圣诞节购物旺季,佛罗里达州的冬季花园购物中心里人山人海,停车场里车子堵得水泄不通。

44岁的奥尔加抱着女儿,为了避开那个堵得不亦乐乎的主路,于是在满是停车位的地方慢悠悠地穿梭而过。

没料到,在沥青路和水泥边缘相接的地方,一个不起眼的小小凸起,竟让她一下子失去了重心。

这次摔得挺厉害,奥尔加的左脚踝又扭伤了,还骨折了,右边的小腿胫骨和腓骨都断了几块。

医生给她右腿里打了金属钢钉和固定杆,把骨头给弄稳了。

原本以为只是小插曲,休养几天就没事,可后来才发现,这一次的伤害可是伴随一辈子的。

她不得不一直忍着疼,让行动变得困难,整个人的生活也因为这场意外彻底乱了套。

遇到这种事情,任何人心里都不好受,免不了难过。

2021年,奥尔加选择对Target公司以及购物中心的所有者SiteCentersCorp提起了诉讼。

她认为,这两家机构没有尽到管理公共区域的责任,才埋下了安全隐患,弄得自己受了伤。

被告方倒觉得不这么回事,他们说那个路缘的情况很显眼,奥尔加自己完全能避开,所以他们不用担责作警示。

在搞诉讼时,Target和SiteCenters曾提出过25万美元的和解钱打算,打算私下解决,但奥尔加没采纳。

她要的不只是几块钱,更希望别人能真正认可她遭遇的苦楚。

陪审团忙活了好几天,结局出来时,真是让不少人大吃一惊。

购物中心的业主得担起九成的责任,而Target则负担百分之十,总共需要赔偿奥尔加1130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大约是8250万元。

代理律师马特·摩根和范·李表示,这个判决恰好反映出奥尔加所遭受到的人身伤害以及精神上的痛苦有多严重。

1厘米隐患酿大祸,五年诉讼换千万赔付

在美国,像这种“滑倒受伤案”其实挺普遍的。

无论是在超市、商场、酒店,还是私人住所,只要是公共空间,房主都得对进来人的安全担负责。

这起案子之所以能在全美引发热议,不只是因为赔偿数额巨大,更因为它触及了一个有争议的焦点——企业的“合理警示责任”与顾客的“自我注意义务”到底该怎么划分,成了大家讨论的核心。

被告那边的律师一再强调,奥尔加明知道停车场车流量大,还坚持要走那些停满车的地方“走捷径”,没尽到应尽的注意义务。

不过,陪审团显然不买账,在他们看来,就算危险能被看见,业主还是得履行维护安全、排除隐患的基本责任。

那个大概1厘米左右的不平路沿,其实是个可以提前处理的小毛病,可偏偏没人理会,结果变成了严重的意外。

我觉得陪审团的看法挺有道理的,企业开门做生意,公共区域的安全本来就是他们的基本责任嘛。

不能因为那些隐患“明显”,就把所有责任都归咎到顾客身上。

毕竟顾客来消费不是为了“挑剔”什么,也不可能一直保持警觉,时时刻刻盯着脚下有没有啥问题。

可要换个角度理解,顾客自己也得提提安全意识才行。

走路时多留心一下周围的情况,避开那些明显的风险,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照顾。

可是,这并不代表公司就可以因此而减轻自身的安全责任。

在这两者中,企业的责任应当更大一些,毕竟公共区域是由他们负责管理的。

为了把这个道理搞明白点儿,我们可以参考一下美国那边一些类似的案件。

在2022年,加州的一家超市因为地面滑,没放警示牌,导致一名顾客摔倒受了点轻伤,结果超市赔了120万美元。

也就是说,商家如果没有尽到提醒的责任,就得承担相应的责任。

2023年在纽约的一个商场里,台阶上有裂缝,虽然摆了警示标志,但顾客没留意还是摔倒了。法院裁定,商场只得负30%的责任。

这就能明白,美国的法院在判决时会考虑各种情况,权衡利弊。

权责边界难厘清,企业与顾客该谁买单

这件上千万赔偿的事情一出,大家的看法就分成了两拨。

有些人觉得,这算是对企业“安全失职”应得的惩罚。

只有让企业承担足够的责任和成本,他们才会真正重视公共区域的安全保障,这样以后类似的意外事情才有可能少发生。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完全就是美国民事赔偿制度那“天价荒诞”的表现,责任责任太重,企业承担的成本最终可能还是会被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我查了一份美国民调机构的资料,发现很多人挺支持陪审团的裁决,同时也有人觉得顾客应该再小心点。

其实这种分歧挺正常的,毕竟每个人观察事情的角度都不一样嘛。

有一点可以确定,就是公共场所的安全问题绝不能掉以轻心,任何一点点的小隐患都可能引发大麻烦。

这件事对美国企业影响挺大的,Target、沃尔玛这些大零售商,都纷纷提高了公共区域的巡查频次,特别是停车场和出入口这些容易被忽视的角落,还追加了隐患整改的钱,搞得更仔细了。

像SiteCentersCorp,虽然没正式公布判决结果,但圈内的人都传着说,他们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把旗下的购物中心的路缘和路面都仔细检查了一遍。

中小企业也是忙得不亦乐乎,许多商场都请了第三方安全评估机构,整理完善了安全隐患台账,生怕一不留神遇到类似的诉讼麻烦。

这种连带反应可不是坏事,反倒促使企业越来越重视安全问题,最后受惠的还是咱们消费者。

从制度的角度出发,美国的民事赔偿制度主要是以经济赔偿为手段,来弥补受害者的损失,还能起到惩治过错和预防未来问题的作用,进而推动社会的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这事正好说明了,就算只是“1厘米的小不平”这种微不足道的隐患,企业如果没搞好,还是要承担很重的责任。

这事儿戳破了一些公司“只要赚钱别管安全”的侥幸心态。

和欧洲以及中国类似的案件相比,赔偿的逻辑跟美国的就不太一样。

美国的“惩罚性赔偿”挺有名的,它的核心目的就是让那些搞错了的公司吃个大亏,从而起到警示其他人的作用。

而一些别的国家呢,可能更强调把受害者真正损失的部分补回来。

到目前为止,Target公司和SiteCentersCorp还没有对这个裁决公开发表意见。

不过,这起花了五年时间的官司,已经变成了佛罗里达乃至整个美国法律界讨论的焦点了。

奥尔加不仅拿到了一笔不菲的赔偿,更关键的是,她的经历被关注了、被认可了。

这次官司也算是给大家敲了个警钟,公共区域的安全问题可不能掉以轻心。

企业呀,可不能轻视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所有应尽的维护责任都得落实到位。

作为个消费者啊,走路的时候也得多注意身边的情况,得把自己照料好。

要是企业和消费者都多担一点责任、多留点心眼,才能少出些类似的事故。

说到底,奥尔加踩了一跤,让那家大公司为“那一厘米的差距”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这件事也让我们知道,安全可是公共场所的底线,谁都别想越过这条红线。

以后啊,希望各家企业都把安全放在首位,别再让那些“小隐患”变成“大祸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