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龙08”亮相!中国领先美国上线“忠诚僚机”,战场要换主角?

2025年11月11日,人民空军76周年纪念日。那天很多人只看到微博热搜上的《梦远》短片,却少有人意识到屏幕里那个缓缓滑出机库的庞然大物,背后意味着什么。代号“玄龙08”的大型隐身无人机,与歼-20“威龙”、歼-16并肩爬升入云。短短几句无线电对话,“玄龙08已达6号阵位”“威龙1号收到,已与玄龙协同”,不只是影片台词,这是中国对全球空军的一个宣布:首个实战化“有人-无人协同作战体系”已经落地。

美国人在2015年才提出“忠诚僚机”概念,说得很漂亮:F-22、F-35以后各配四到六架无人机,冲锋陷阵、侦察诱敌、代替飞行员去冒险。但到今天,XQ-58A、MQ-28A还停在试飞那一关,控制和通信的问题卡得死死的。F-22飞行员一边空战一边盯平板电脑指挥无人机?实战环境里根本不现实,电磁干扰下更是几分钟就瘫。

中国的速度是另一条赛道。攻击-11早在2013年以“利剑”首飞,2019年国庆已经亮相。但那时只是展品。六年后的这个纪念日,它成了歼-20、歼-16的编队队友,从展示到列装,中间靠的是两步关键棋:歼-20S双座型和量子通信。双座让后座飞行员全程做无人机操作官,可以同时调度六架攻击-11,形成“一机七剑”的格局。量子通信让歼-20S和攻击-11之间的数据链速度飙到200G每秒,0.1秒内传遍全场态势,干扰也打不乱。

这架无人机的外形和性能,拿出来就是信息炸弹。飞翼布局,无垂尾和平尾,线条干净到极致,隐身涂料加进气道尾喷的特殊处理,让它在雷达上反射面积和麻雀差不多。比歼-20的隐身效果还狠。全长约十米,翼展十四米,最大起飞重超二十吨,航程四千公里,作战半径两千公里,和歼-20一样远。速度虽是0.9马赫的亚音速,但编队任务够用。机腹内两舱,带两吨半武器,空空导弹、精确制导炸弹都能上。载弹量堪比轻型战斗机,但不用担心飞行员性命。

真正的杀手锏,还在智能化。人工智能芯片和全景光电分布传感器,让它在战场上360度无死角感知,自主判断威胁等级,反应比人快200毫秒。无需地面遥控,歼-20飞行员直接指挥就行。强电磁干扰下还能稳住作战状态,这和普通“遥控飞机”已经是两个物种。

别以为这是单机秀。它和歼-20组成的智慧突击,再配歼-16D的电子战,组合拳冷不丁就打出来。歼-16D撑出直径四百公里的电子穹顶,一次压制128个目标,让敌方雷达屏幕雪花乱飘。歼-20指挥打击,攻击-11前出侦察、诱骗、突击,三方协同构成“隐身突击+电磁压制+集群消耗”的三维打法。对手想看,看不见。想打,打不到。想通联,链路被压死。

这种打法算账也漂亮。一架歼-20十亿人民币,攻击-11成本是它十分之一。让低成本无人机去逼对手耗掉昂贵防空导弹,哪怕损失几架也没人受伤。法国的“神经元”飞了170多次还没列装,俄罗斯的“猎人”在乌克兰电战环境里搞到失控,被自家苏-57干掉,中国这边已经成了规模化部署。

往回看,这个节点是76年积累的结果。1949年建军时,我们飞的是螺旋桨机,那还是拼命的时代。传统空战里,一旦发生近距格斗,有人机损失就意味着飞行员牺牲。现在这套“有人+无人”协同,把战场规则改写成拼智慧。高威胁环境里,攻击-11先摸雷达位置或当诱饵,逼敌方开火暴露;或者直接压制防空系统,为歼-20开路。整场操作像拆地雷,先清场,再精准收割。

海军也在跟进。攻击-21舰载版已经出现,折叠机翼能上福建舰和076型两栖攻击舰,舰载机部队会因此跳一个档次。中国在无人机、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的技术链条上已经打通,从追随者变成了规则制定者。一场由“玄龙”带动的空战革命,现在轮到别人去追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