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对半分,房子归我!”
“想都别想,那是爸妈留给我的!”
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法院的法庭上,一对姐弟的争吵声几乎掀翻屋顶。他们争夺的,是父亲孙大爷留下的300万元房产和银行存款。然而,这场争夺战却因一个惊人的反转变得更加戏剧化——姐弟俩竟都不是孙大爷的亲生子女!
图片来自津云新闻
最终,法院调解结案:房产归弟弟所有,弟弟支付姐姐55万元补偿款,丧葬费、抚恤金均分。这场遗产争夺战,不仅撕开了家庭的隐秘往事,更揭示了收养关系、赠与合同效力、赡养义务等多个法律争议点。
案件回顾:从“争产”到“身世揭秘”
1. 孙大爷的遗产安排
- 房产赠与儿子:2007年,孙大爷与儿子签订赠与合同,将房产过户给他,并公证。
- 补偿声明:孙大爷临终前留下书面声明,希望儿子给予养女一定补偿,并强调“希望姐弟俩和睦相处”。
2. 姐姐的诉讼策略
- 主张赠与无效:姐姐认为房产是父母共同财产,母亲去世后,她的份额应作为遗产分割。
- 爆出身世秘密:庭审中,姐姐提供证据证明弟弟也是收养的,试图削弱他的继承权。
3. 弟弟的反击
- 赡养事实:弟弟强调自己独自照顾父母晚年,姐姐30年未尽赡养义务。
- 情绪崩溃:得知自己也是收养的,弟弟当场泪如雨下。
图片来自大参考
法院判决:为何房产归弟弟?
1. 赠与合同有效,房产不属遗产
- 关键点:房产已完成过户,依法属于弟弟个人财产,不再纳入遗产范围。
- 母亲份额争议:法院认为,赠与合同虽仅父亲签字,但母亲生前未提出异议,视为默认。
2. 收养不影响继承权
- 法律依据:《民法典》规定,养子女与亲生子女享有同等继承权。
- 姐姐仍可主张补偿:基于父亲声明,弟弟需支付55万元补偿款。
3. 赡养义务影响分配
- 弟弟尽孝多分:法院认可其长期赡养父母的事实,支持房产归他。
- 姐姐未尽义务:30年不与父母往来,影响其遗产分配比例。
如何避免“争产大战”?
1. 提前订立遗嘱
- 明确财产分配:避免死后子女因猜测父母意愿产生纠纷。
- 公证+律师见证:增强法律效力,防止遗嘱被质疑。
2. 收养关系要规范
- 办理登记手续:未登记的收养可能影响继承权认定。
- 保留抚养证据:如户口簿、共同生活记录等。
3. 赡养义务不可忽视
- 法律倾向尽孝者:长期赡养的父母可多分遗产。
- 亲情比金钱珍贵:别让财产争夺毁了血脉亲情。
300万房产的背后,是一对姐弟52年的亲情,和一个家庭保守半世纪的秘密。
法律可以划分财产,但修复裂痕的,终究是理解与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