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料到的是,全红婵刚开始大学生活,就遇上了出乎意料的麻烦事。
开学典礼那会儿,她被拍到“多了一圈体重”,这事儿一下子在网上引起了不少议论。
有人找出她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夺金时的视频,当时14岁的她像根针似的扎进水里。
现如今,网友们关注的重点变成了她那稍微圆润一点的脸蛋和身材。有人直言她“胖了点”,还有人调侃她像歌手伍佰,讥讽她“又贪吃又管不住嘴”。
实际上,18岁的全红婵正处于青春旺盛期,体重的波动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跳水圈里头,有个残酷的铁规就是体型决定了你的上限。女性跳水运动员每年平均会涨3到5公斤,而动作规范允许的体重变化却不过1公斤左右。
据启蒙教练陈华明说,发育期一到,全红婵为了保持顶尖状态,每天要称十几次体重,精确到克,控制得特别严格。
除了有人议论她的身材,最让人难受的还是那些质疑她文化水平的话:“一个‘文盲’怎么能进暨南大学?”“这种体育生,文化课不用考的吧?”“进去了能听懂什么?估计就是在课堂上打瞌睡。”
这些声音其实忽略了一个要点:全红婵的升学过程完全合法合规。她在广东实验中学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拿到了正式的学历认证。
她凭借“国际级运动健将”的身份,拿到了免试入学的资格,这条路是国家专为保障功勋运动员未来发展而专门设立的升学渠道。
一听到质疑声,暨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苏炳添的话立马让那些键盘侠们住嘴了!学校针对全红婵这样的顶尖国家运动员,采用了新颖的培养方式。
学制还能从4年往后延长到8年,这样一来,她就能在不耽误训练和比赛的情况下,有充裕的时间把学业搞定,系统地学习完。
学院还打算成立“二沙精英班”,专门为高水平运动员提供指导和学习的机会。
而且现如今全红婵的经历,其实也和大多数跳水运动员挺像的。
根据统计,过去十年里,中国跳水队有超过六成的女运动员在20岁之前就退出了赛场,其中八成五的原因是体型发生了变化。
这些运动员从小就投入训练,基本上错过了正常接受教育的机会。
大学生活会让她摆脱之前封闭的训练氛围,让她有机会不再只是那个“被关注”的冠军,而是变成一个主动去“看世界”的年轻人。
她得学《体育市场营销》、《赛事运营》这些课,这些知识能帮她以后打开更多门路。
有人曾经笑话全红婵回老家湛江摘荔枝、海钓的照片,觉得她伤退比赛是放松懈怠,更别提她家里盖的新房因为大雨积水这事,也能被网友挖出来嗤之以鼻。
现在,她的微博评论区变成了个大“真香”现场,有人晒出全红婵夺冠时的照片:“不管胖瘦,你永远是那个让国旗升起的姑娘!”最暖心的是一条留言:“以前觉得你像跳水机器,现在才知道你是个会哭会笑会吃的小女孩,这样反倒更亲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