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3日下午,U16女篮亚洲杯B组焦点战中,中国女篮以57-78的比分不敌日本队,遭遇小组赛首场失利。 这场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小组头名之争”,最终以中国队的全面崩盘告终。
核心球员李沅珊虽砍下20分,但20次出手仅命中5球,三分球13投3中的低效表现,与首战对阵新西兰时独得38分的火热状态形成鲜明对比。
比赛伊始,中国队凭借内线身高优势占据主动。 首节结束时,中国队以18-14领先日本队,李沅珊通过罚球和突破贡献6分,并送出2次助攻激活内线。
身高1.96米的李玉乾与1.90米的孙晗昀组成的“双塔”多次干扰日本队突破,篮板球争夺也占据上风。
然而,日本队显然对李沅珊的进攻做了针对性部署,从后场发球阶段就实施双人包夹,迫使她首节外线零命中。
尽管比分领先,中国队进攻已显疲态,除李沅珊外,其他球员仅靠零散得分支撑,战术层面对单核的依赖暴露无遗。
次节成为比赛转折点。 日本队加快攻防节奏,利用快速传导和外线投射扭转局面。中国队本节仅得14分,且出现8次失误,日本队借机打出21-18的单节比分,半场结束时以35-32反超。
李沅珊在本节命中全队首记三分,但受限于包夹防守,整体命中率持续下滑。 日本队身高仅1.61米的控卫竹内美也此时开始发力,通过突破分球串联全队,单节贡献5分3助攻。
中国队的“双塔”阵容在对手的快速转换中显得笨重,防守轮转频频漏人,让日本队命中3记空位三分。
下半场日本队攻势愈发猛烈。 第三节单节打出24-12的冲击波,将分差拉开至15分以上。 日本队替补权藤宁宁成为奇兵,连得8分打乱中国队防守部署;细泽幸生则在内线翻江倒海,单节抢下4个前场篮板。
反观中国队,李沅珊体力明显下降,多次强行出手偏出,而其他球员如孙晗昀、汤雅童虽尝试强攻内线,但面对日本队的协防始终难以找到稳定得分方式。中国队防守端彻底失控日本队本节三分球7投4中,且利用中国队失误直接转化得到10分。
末节中国队试图通过全场紧逼缩小分差,但日本队稳扎稳打,始终将分差维持在20分左右。李沅珊本节仅靠罚球得到2分,而日本队竹内美也则彻底接管比赛,连续命中两记三分锁定胜局。
最终比分定格在57-78,中国队吞下21分惨败。 全场数据对比触目惊心:日本队4人得分上双,助攻数以22-9领先,抢断数多出中国队7次。 李沅珊的20分看似亮眼,但20投5中的效率值折射出全队进攻端的僵化。
比赛过程中,裁判对日本队防守尺度的宽松判罚引发讨论。 多名中国球员在突破时遭遇身体接触未获吹罚,李沅珊多次禁区出手也未赢得哨声。
但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战术体系的落后日本队从小学阶段便推行“三对三联赛”,初中每周安排两场正式比赛,球员实战经验远超中国同龄球员。
反观中国队,后卫线缺乏三分投射能力、传球失误频发、防守移动缓慢等问题与成年队如出一辙。 这场失利后,中国队小组赛战绩变为1胜1负,出线形势虽仍乐观,但面对日本队展现出的整体篮球水准,青训差距已难以用“偶然失常”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