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濒临绝境,西方集体冷漠战略性放弃,特朗普不理欧盟援助难兑现

战略枢纽红军城实际上已经成了一座孤岛,城里的数千名乌军正在面临被彻底包围的绝境。乌克兰前副防长杰伊涅加已经把话说得很白了,要是泽连斯基再不下令撤退,那结局只有一个,就是全军覆没。

过去一天,乌军组织了十次突围,想冲破俄军的包围圈,结果全都失败了,阵地反而丢了更多。美国智库“战争研究所”都指出,俄军已经渗透进城里,建立了稳固的阵地。这不仅仅意味着红军城大势已去,更要命的是,周边一大片区域都暴露在了俄军无人机的打击范围之内。

岸上的美国人,动嘴的欧洲盟友

前线打成一锅粥,但乌克兰等来的不是雪中送炭,而是西方的集体冷漠。泽连斯基急得召见了9个北约国家的代表,核心诉求就是要援助,特别是能帮他们熬过这个冬天的防空导弹和能源设备。

然而,美国总统特朗普根本没空搭理他。特朗普刚结束亚洲行,正忙着和中国谈合作,回到美国后也是大谈特谈与中国合作的好处。对俄罗斯也就是轻描淡写带过,至于欧洲和乌克兰,提都没提。

欧盟那边呢?嘴上喊得震天响,欧盟主席冯德莱恩也说要“紧急援助”。可实际上,钱和武器都卡在无穷无尽的会议和审批文件里。匈牙利公开唱反调,就是不让乌克兰入盟,这让欧盟内部吵成了一锅粥。更何况,泽连斯基前阵子还得意的暗示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炼油厂是乌克兰炸的,这下彻底惹毛了一批中欧国家。

承诺兑现率,成了要命的关键

战争打了三年多,援助体系的裂缝越来越大。乌克兰总统在联合国大会上几乎是喊出来的:“没有援助,俄罗斯会赢”。可台下坐着的各国政要,眼神飘忽,没几个人真正上心。大家似乎都得了一种“乌克兰疲劳症”。

问题出在哪?援助总额看着不少,但“兑现率”低得吓人。很多承诺只是停留在文件上,根本到不了前线机场。比如某个欧洲国家答应的装甲车,到现在还卡在预算审核里。前线士兵可不管那些,他们只认谁能把东西送来。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数据显示,今年批准的军援计划,执行了还不到一半。不是没钱,是批不下来。美国国内通胀压力大,选民也越来越反感对外援助。五角大楼内部也开始搞“可控式援助”,生怕乌克兰打得太猛,万一真冲进克里米亚,把俄罗斯惹急了不好收场。说白了,就是怕事。

俄军的新打法和‘核大棒’

在西方犹豫不决的时候,俄罗斯可没闲着。普京直接把乌东四州划入了南方军区,这不仅是行政上的调整,更是为下一步的大规模动员扫清了障碍。很多人以为俄军在乌东不得人心,征兵效率会很低,这完全是误判。

别忘了,在冲突爆发前,基辅当局跟乌东地区已经打了八年的顿巴斯冲突,很多当地民众跟基辅是有“血债”的。那些被俄军收编的顿巴斯民兵,战斗力极强,参与了几乎所有硬仗。在本地征兵,对俄军来说反而是战斗力的提升。

同时,俄军的战术也变了。他们用无人机往乌军据点里扔反坦克地雷,再用FPV无人机定点清除火力点,最后才派突击队清场。这种打法让坚守在城里的乌军非常难受,增援部队也不敢轻易进城。

更让西方投鼠忌器的是,俄罗斯最近高调亮出了“哈巴罗夫斯克”号重型核潜艇,这玩意能搭载“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威力远超“萨尔马特”洲际导弹。在这个节骨眼上秀出“双核王炸”,就是赤裸裸地警告美西方,不要轻举妄动。比利时防长前脚刚说完“要把莫斯科从地图上抹去”,后脚他们空军基地就被不明无人机骚扰得不得安宁,最后只能出来否认自己的言论。

结语

面对这种局面,乌克兰开始想办法自救。比如跟东欧国家合作建军工厂,或者拿自己的矿产、粮食去跟中东国家换武器。但这些终究是杯水车薪。这场战争打到现在,已经不完全是士兵的较量,更是背后资源的对决。

乌克兰现在最大的危机,不是前线丢了多少阵地,而是正在被西方“战略性放弃”。特朗普一旦全面抽身,欧盟只会继续拖延和观望。毕竟,乌克兰的冬天冷不冷,他们其实不关心,但火烧到自己身上,那可就麻烦大了。这场援助危机,或许才是真正决定乌克兰命运的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