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工厂的生产车间走一圈,可能会闻到一丝刺鼻的气味,听到机器隆隆作响。
几个穿着防护服的人,正小心翼翼地把一桶六氟磷酸锂推进仓库。
一旁的白板上,最新的黄磷价格用红色记号笔狠狠地划了一道:“涨价了!”一位老工人咧嘴一笑,嘟囔着:“一天一个价,这活干得我都心跳加速。”
最近这个化工圈子,真的有点“化学反应”——只不过反应的是价格,不是实验室里那点酸碱中和。
黄磷、氯化亚砜和六氟磷酸锂,轮番上阵,像是开了场化学家集体狂欢的派对。
有人说,涨价潮下,企业一个个都是“捡钱机器”,但细细一看,这堆机器有的转速快,有的齿轮咬合不稳,还有的油都快干了。
让我们把视线拉远,看看案发现场的主角。
天赐材料、多氟多、湖北宜化和永太科技,4家“嫌疑人”,各自手里拿着不同的工具。
问题很简单:谁的未来票更值钱?
谁能在这轮化工牛市里杀出重围?
或者,谁会在下一次市场回调时脱下马甲,露出真面目?
作为一名习惯翻看案卷、拆解证据链条的冷静旁观者,我决定不靠“同行说法”下结论,而是先捡起地上的碎片——价格曲线、产能数据、财务报表——一块块拼起来,看看这四位主角都在暗地里攒什么大招。
先说天赐材料。
这家公司,六氟磷酸锂全球龙头,产能计划到2025年能干到11万吨,市场份额37%。
这不是随便吹的牛,毕竟能深度绑定宁德时代、比亚迪这样的客户,签下5万吨的长单,算业内“硬通货”。
产业链上,天赐几乎把“氟化工—锂盐—电解液—回收”这一条龙做成封闭环路,自供率99%,就差把自家员工做成循环利用材料了。
更关键的是,他们已经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试水,准备在2026年实现量产。
新一代电池风口,天赐是要抢头牌的。
多氟多,听名字像是卖肥料的,其实人家主打高端。
六氟磷酸锂全球第二,六氟磷酸钠国内第一个商业化,甚至UPSSS级氢氟酸也突破了,供应给了台积电。
这里面有一点值得琢磨:国内首个啃下钠电池材料这块硬骨头的厂家,并且和比亚迪签了5.6万吨长协,给自己锁定了未来。
2025年底,电子级产能还要再扩2万吨,市占率目标40%,野心不小。
湖北宜化,有点像传统老大哥。
背靠湖北宜昌国资委,磷酸二铵、尿素、季戊四醇这些都是行业翘楚,季戊四醇产能亚洲第一、全球第二。
还有90万吨的PVC产能,耐腐蚀、耐绝缘,工业、农业、建筑全能型选手。
听起来像个大杂烩,但这类企业往往在大周期里笑到最后——只要不去炒新潮,老本行吃饭也能活得滋润。
剩下一个是永太科技,新贵里的技术流。
LiFSI领域产能主力,液态LiFSI年产6.7万吨,六氟磷酸锂1.8万吨,双锂盐协同。
最近9900吨固态六氟磷酸锂试产成功,配合半固态电池需求。
还布局六氟磷酸钠、和阳光电源等企业深度绑定,储能材料这块布下了暗棋。
看上去攻守兼备,但实际盈利能力是不是“纸上谈兵”,我们还得对账本说话。
说到账本,不能不提那道老生常谈的“杜邦分析法”公式——ROE(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你以为资本市场讲的是“故事”?
其实全靠算盘珠子落地的声音。
冷静掰开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湖北宜化ROE高达11.76%,净利率全场第一,财务杠杆拉满,资产周转也不是吃素的。
这种打法像70年代的老厂长:不贪新,不冒进,杠杆用得恰到好处,每分钱都榨出油来。
难怪别人还在高处讲“故事”,它已经在仓库里数钱了。
天赐材料排第二,ROE 3.13%,净利率和资产周转都还行,但财务杠杆只有1.85,明显是保守打法,像个高智商的学生,稳扎稳打不放飞。
优点是风险小,缺点是遇到大牛市容易被杠杆流超车。
接下来是永太科技,ROE只有1.04%,净利率和周转率都不高,唯一能撑场的是3.8倍杠杆。
听起来像个爱冒险的年轻人,偶尔能追上热潮,但底子没打厚实,风一大就容易晃。
多氟多其实挺让人意外的,净利率和周转率都垫底,ROE只有0.61%。
一边喊着要做下一个“行业巨头”,一边财报上却是慢动作。
像极了那种天天发朋友圈立flag,结果KPI却永远没达标的中年人。
说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要问了:“那我到底该看重什么?是像湖北宜化这样耐心熬大锅饭,还是天赐材料这种技术派,还是多氟多的新材料野心?”这就像你去相亲,眼前有四个人:一个家里有矿但不爱冒险,一个会讲故事但存款不多,一个小心稳健但略显无趣,还有一个一身才艺但工资条短。
这年头,真不好选。
现实里,化工行业就像一场持久战。
涨价潮来的时候,谁都风光,谁都自信;潮水退了,净利率、资产周转、杠杆才是脱光衣服后的底裤。
更有意思的是,很多人总喜欢拿“新技术”“新能源”讲故事,但在周期行业里,连老炮们都知道——故事讲得再好,如果现金流跟不上,最后只能靠接盘侠收场。
不怕冷场,稍微自嘲一句:我有时候觉得做行业分析师,像是在相亲角给人牵线搭桥。
人家问,你觉得这小伙子能不能挣钱?
我说,工资单给你看看呗。
人家问,脾气好不好?
我只能说,报表上还没写“脾气”这一栏。
当然,行业也有黑色幽默的一面。
比如PVC产能年年扩张,结果一场环保风暴,半夜被罚停产;比如六氟磷酸锂高位接盘,刚扩完产能,价格就“自由落体”。
利润表上写着“无风险”,可到了仓库里,工人还得提心吊胆——爆炸警报可不长眼。
回头想想,这四家企业,谁最有潜力?
我的答案很单调:没有“最”,只有“场景”。
湖北宜化,在传统周期里,靠老本行吃饭,牛熊都能混口汤。
天赐材料、多氟多,赌的是新能源时代的顶风口,能飞多高,还得看锂电、钠电风能不能一直吹。
永太科技,像是买了双保险,期待新旧动能切换时捡个大便宜。
最后,留个问题给各位:在化工行业这个周期怪圈里,你更相信“讲故事”的新贵,还是守规矩的老炮?
或者,你觉得中国的新能源化工,究竟是“无尽蓝海”,还是又一场击鼓传花?
毕竟,股市和工厂的烟囱一样,风向变了,才知道谁家烟还往上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