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事儿邪门不邪门?
自家后院都快烧成灰了,当家长的第一反应不是拎桶水去浇,反倒是披星戴戴月地跑邻居家去串门。
这说的就是印尼那位新上任的狠角色,普拉博沃。
那几天,雅加达街头跟开了锅似的,他老人家倒好,坐着半夜的飞机,悄无声息地就落在了北京。
这操作,但凡对国际政治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得咂摸一下,味儿不对啊。
家里的火,那可不是小火苗。
起因特简单,也特经典:当官的过得太滋润,老百姓看不下去了。
那些国会议员,一个个油光满面,女议员拎的包,据说是什么全球限量版,那价格,普通人看一眼都得倒吸一口凉气。
老百姓心里能平衡吗?
一开始也就是上街拉个横幅,喊两嗓子,结果警察一紧张,一辆装甲车直接从一个倒霉蛋身上开了过去。
这下彻底炸了,火药桶直接原地升天。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普拉博沃,一个七十多岁、在政坛里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老将,一边安抚国内,一边扭头就上了飞机。
他到底图什么?
图邻居家饭香?
显然不是。
他怀里揣着的事儿,比国内那场骚乱,要命得多。
等他从北京回去,谜底才揭晓。
他从国家档案的犄角旮旯里,翻出来一个快被遗忘的计划,一个在图纸上躺了整整三十年,几乎都快发霉了的救命稻草——雅加达巨型防海大堤,外号“巨型迦楼罗”。
这事儿就得从雅加达的脚底下说起了。
这座千万人口的超级都市,正在以每年高达十几厘米的速度,直挺挺地往下沉。
你没听错,不是毫米,是厘米。
原因无他,地下水抽得太狠了。
整个城市就像一块被榨干了水的海绵,失去了支撑。
科学家们早就拉响了警报,说再过几十年,雅加达北部就得常年泡在海水里,变成“东方威尼斯”——还是不通船的那种。
这简直就是温水煮青蛙,所有人都知道锅里的水在升温,但谁都跳不出去。
印尼政府也不是没想过辙,最异想天开的一招,就是迁都。
说要在婆罗洲的原始雨林里,平地起高楼,再造一个新首都“努antara”。
计划听着是挺带劲,可问题是,钱呢?
时间呢?
等那个新城建好,黄花菜都凉了。
那这几十年里,雅加达怎么办?
这个印尼的经济心脏,就这么眼睁睁看着它被海水一点点吞掉?
所以,那个三十年前的“巨型迦楼罗”计划,才是唯一的解药。
这个工程的野心极大,它不只是修一道堤坝,而是要在雅加达湾前面,通过填海造陆,硬生生造出一座新的海上城市,既能挡住海啸和潮水,又能凭空多出来一大片宝贵的土地。
听着都让人热血沸腾,可三十年了,为什么还是张图纸?
两个字:搞不定。
技术上搞不定,钱袋子更搞不定。
这工程的复杂程度,放眼全球,敢拍胸脯接茬的国家,一个巴掌都数得过来。
普拉博沃为什么偏偏这个时候想起来了?
因为他家门口,就有一个活生生的样板工程——雅万高铁。
这条由中国承建的高铁,像一道闪电,划破了爪哇岛的天际。
它不仅解决了交通难题,更像一张势大力沉的名片,直接拍在了所有印尼精英的桌子上,上面就写着俩字:“靠谱”。
当你有了一个连自己国家最顶尖的工程师都连连摇头的难题时,你该找谁?
答案不言而喻。
普拉博沃这一趟深夜奔华,下的可不是一盘简单的基建棋。
他是在赌国运。
作为一个在东盟举足轻重的国家,印尼的未来,不能永远停留在卖矿产、卖棕榈油的初级阶段。
他需要一个强大的外力,一个能够提供资本、技术和市场的合作伙伴,来推动整个国家的产业升级。
这个“巨型迦楼罗”项目,就是一个完美的契机,一个能把印尼未来的发展,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深度捆绑的超级工程。
当然,风凉话是少不了的。
什么“债务陷阱”论,什么“新殖民主义”,这些陈词滥调早就听得耳朵起茧了。
但对于普拉博沃这样的政治家来说,他看得更清楚:国家的主权,不仅仅是能在地图上画个圈,更是让国民有饭吃、有房住、有未来的能力。
在生存危机面前,一切的意识形态嘴炮,都显得那么虚伪和可笑。
这盘棋,普拉博沃算是把宝全押上去了。
是妙手回春,还是引狼入室,现在谁也说不清。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东南亚这片牌桌,因为他这一个深夜的豪赌,变得有意思多了。
咱们这些看客,搬好小板凳,瞧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