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女议员称对华免签会让中国男性扎堆去俄罗斯找对象

9月15号开始,中国对俄罗斯人搞了个30天免签试点。消息一出,黑河边检大厅直接炸了。我那天正好在那儿办事,排队排得脚都麻了,全是老外,讲俄语的,扛着大包小包,跟赶集似的。

商场也变了样。以前广播都是普通话加东北话,现在突然冒出“请勿吸烟”的俄语女声,还挺标准。路边烧烤摊都贴了双语菜单,老板说,有个俄罗斯大哥连比划带猜点了二十串鸡心,吃完直竖大拇指。

咱们去俄罗斯也越来越方便了。可没想到,这事在那边议会里还吵起来了。有个叫斯维特兰娜的女议员说,完了,这下中国男人都要跑来俄罗斯找媳妇,躲彩礼。

她说得也不是没道理。全国男人比女人多快三千万了。光是25到35岁这个年龄段,单身汉就有一千八百万。我在沈阳一个朋友,32岁,相亲相了47次,女方开口就要30万彩礼,还得城里有房,没贷款。

我们老家在河南,村里三十岁以上还没结婚的男娃,一抓一大把。村口小卖部墙上贴着征婚启事,纸都发黄了。有人算过,村里四成以上打光棍。不是不想娶,是根本娶不起。

反观俄罗斯,女的比男的多一千多万。特别是适婚年龄那批,女的足足多出两百万。那边男人喝酒太狠,一年人均喝十五升白酒,家暴报警年年三十多万起。很多姑娘早就怕了,就想找个不喝酒、能做饭、顾家的男人。

我去年在绥芬河认识个开旅店的大姐,她跟我说,现在常住的中国男客人里,一半都是来相亲的。他们参加那种“恋爱旅行团”,七天走三个城市,每天安排七八个女孩场子一样。

哈尔滨中央大街还有个“俄罗斯新娘角”。白布条上写着条件:不要彩礼,会中文就行,最好想要孩子。我亲眼看见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儿蹲在地上哭,说在国内相亲六年,没一次成功,在这儿三天就处上了。

免签之后,绥芬河口岸一天进来的人翻了三倍。火车票抢得比春运还凶,“中俄相亲专列”刚放票就被秒光。我表弟为了抢票,专门下了个插件,定了五个闹钟,最后还是靠他同事帮忙才抢到。

语言班也火得不行。哈尔滨一堆机构推“恋爱俄语速成课”,一个月一万二,教你怎么表白、怎么夸老婆漂亮、怎么跟丈母娘聊天。教室天天满员,走廊都坐满了人。

但我认识一个山东大哥,花了八千块学完俄语,真娶了个俄罗斯媳妇回来。结果。他爱吃热饭,她顿顿吃冷菜,酸黄瓜配黑面包。半年吵了二十多次,最严重一次是因为他把酸奶加热,她觉得这是犯罪。

钱也不少花。每月生活费涨了三成,光买进口奶酪和伏特加就得七八百。他还得每年带媳妇回一趟莫斯科,机票又是一笔开销。

更麻烦的是以后养老在哪。调查显示,六成半跨国夫妻为此吵架。而且想拿俄罗斯国籍?得先考俄语B1,再住满三年。政策卡得死,很多人最后只好两地分居。

不过我觉得,这种事拦不住。人口差摆在那儿,需求就在那儿。要是哪天真全面免签了,每年说不定真能多出十万对中俄夫妻。

我去过一次符拉迪沃斯托克,街上好多中国餐馆。有个老板娘是中国人,丈夫是俄罗斯人。她跟我说,刚开始啥都不习惯,现在反倒觉得,只要两个人真心想在一起,语言、饮食、文化,都能磨合。

我认为,这不是谁去找谁的问题的人终于能面对面说话了。以前隔着山,隔着雪,现在一张车票就能见真人。

这股风不会停。

它才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