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报道:台积电因含中国稀土无法向美供应半导体

中国最近出台的新一轮稀土出口限制措施,只要出口的产品里含有中国稀土成分超过0.1%,就得先向有关部门申报,得到许可之后才能放行。这个规定一出,立马让美国那个雄心勃勃的“芯片自主”计划,感觉像被堵住了喉咙一样的窒息。

美国《纽约时报》直言不讳:台积电在向美国出口芯片代工业务时,也得先行申请许可证,怕被美国设了障碍。那中国这次的反制措施到底有没有起到那么明显的效果?台积电受到限制,怕会不会让美国的芯片产业遭遇严重打击?

一根看不见的绳索

许多人觉得挺奇怪的,芯片本身是高端科技的结晶,是硅和光的艺术,怎么会跟“土”扯上关系?但实际上,稀土才是芯片产业链里那个“看不见的 essenciais”。它就像工业生产中的维生素,虽然用得不多,但要是缺了它,整条系统都可能瘫痪。

这0.1%的限制之所以威力那么大,主要是因为它正好精准地打在了这个关键点上。从芯片生产的最开始到最后,都少不了稀土的身影。像台积电用来切割晶圆的设备,这些都得依靠稀土永磁电机来保证微米级别的精准度,否则根本无法完成这些高难度的工序。

那众所周知的ASML光刻机,它里面的核心光学镜头部分,就用了关键的稀土元素“镝”,而到最后封装的时候,为了让芯片散热更快、更好,也会加入“钕”元素,提升材料的性能。

这根看不见的“绳索”到底有多长?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的数据一揭示,全球超过九成的芯片制造,或多或少都离不开中国提供的中重稀土。更关键的是,这些稀土在芯片成品中的比例,基本都在0.3%到0.8%的范围内,刚好踩在中国设定的0.1%红线之上。这个范围涵盖了从14纳米以下的逻辑芯片到256层以上的存储芯片,几乎把所有高端芯片的供应链都给牢牢锁住了。

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

新规一宣布,恐慌的情绪像病毒一样在美国科技圈和政界迅速扩散,商务部连夜召集英特尔、高通等芯片大厂开紧急会,气氛挺严肃。一位白宫官员暗里对媒体说,这简直就像把稀土变成了“芯片护照”,每颗发往美国的芯片,得先拿到中国的“签证”。

台积电現在位置挺尷尬,因為作為美國芯片進口的主要來源,今年去年苹果和高通買的高端芯片,差不多有七成是由台積電的工廠生產的,但令人沒想到的是,他們在台灣的工廠用的稀土,居然有85%來自中國的江西和內蒙古。從稀土礦的開採、精煉分離,到最後做成永磁體,整個產業鏈都被中國牢牢掌握著,說白了,就是被人家攥在手心里。

目前,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已经倒下去了。ASML,这家光刻机行业的巨头,有消息说公司内部人士告诉《纽约时报》,因为他们用到的那些高端激光器和磁铁等关键零件,严重依赖中国的稀土资源,所以公司已经开始紧急排查情况。此外,公司的出货时间也因为这个原因出现了长达几周的延迟。

ASML一遇到点问题,台积电可就跟着难受了,他们在美国亚利桑那的工厂建设计划直接受到了影响,这也带动了英伟达、AMD和苹果这些后续芯片厂商,下一步的生产安排就跟着受挫。这种局面,估计是美国最不愿意看到的。

“备胎”计划为何失灵

面对突如其来的供应链危机,美国的“B计划”几乎没有踪影。曾经雄心勃勃地喊出“2025年要实现芯片自给自足”,可是现实却狠狠地打了个耳光。美国的那套“芯片自主”策略,实际上更像个没有基础的空中楼阁,没有扎实的根底。

首先,美国国内的稀土产量只占全球的12%,而且大部分是用在一些不太关键的轻稀土,芯片制造所需要的重稀土几乎没有。英特尔在俄亥俄的工厂,真是焦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们的稀土库存,据说只够撑3个月,赶紧向日本、韩国求助。结果尴尬地发现,日韩的稀土,源头还是中国。

要说,光是找到矿源还不够,更关键的技术也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美国能源部曾出资30亿美元,试图打造本土的稀土产业链,可到目前为止,连一条核心的稀土分离提纯线都还没能正常运转。有专家直言不讳:“就算你找到了矿,没有中国的分离提纯技术,也只能练出一堆废料,根本用不了做精密芯片。”

放眼世界,能替代中国的选择其实也不多。澳大利亚那边的稀土矿要到2027年才会投入生产,而且即使投产了,也可能还得靠中国的技术来进行加工。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报告估算,要建立一套独立于中国之外的稀土开采和加工体系,至少得花上五到七年时间。

牌桌上的权力反转

这场关于0.1%的争夺,实际上就是一场全球产业链话语权的戏剧性翻转。以前,中国在芯片方面还相对薄弱,美国掌握着核心技术,随时用制裁作为武器;而现在,轮到美国在稀土上吃瘪了,中国开始掌控规则,扭转局势。

英国《金融时报》直截了当地指出:“美国树立了一个先例,而中国只是用美方的手段来应对。”回头看看过去,正是特朗普政时掀起的科技之战,加上之后的《芯片法案》,试图用“长臂管辖”封死中国高端芯片的发展通道,才推到了如今的局面。

中国的应对手段,比起单纯的禁运要聪明得多。不是想要把供应彻底切断,而是要抢回产业链的“掌控权”和“话语权”。新政策规定,企业在申报时得详细说明稀土从开采、加工到使用的整个流程,还得保证不拿来军用。审批结果还会“跟着情况变”,一旦查到违规,出口资格立即被暂停。这一招,不光让中国掌握了出口的节奏,还能实时掌握下游产业的动向。

有人说这是中国的“长臂管辖”,但这显然不太对。跟美国无理的打压不一样,中国的管理措施是建立在“资源主权”之上的,而且提前三个月公布消息,给全球公司留了充足的调整时间。就像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说的:“我们管的不是技术,也不是合作,就是稀土的控制——只要符合规定,供应还是会持续下去。”

结语

这场因稀土引发的风暴,揭穿了美国“芯片自主”的幻想。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的工厂,原本打算今年就投产,但因为永磁电机和光刻胶缺货,必须推迟到2026年。说白了,0.1%的稀土门槛,反映出全球产业链紧密相连、谁都离不开谁的现实。

这事儿告诉咱们啊,真正的主导权从来不是靠喊空口号就能赢得,而是在于牢牢握住那些关键的资源和技术。如果美国还打算继续玩卡脖子的把戏,恐怕得先把自己那“稀土焦虑症”治好才行。

观察者网2025-09-25《美财长:世界经济最大风险,就是99%高端芯片在台湾生产》这段时间,大家都知道,美国财长说的这个事儿挺扎心的,他们直言不讳地指出,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隐患,竟然是99%的高端芯片都在台湾生产。这话说得直白也挺惊人,显示出国际局势的敏感度。而直新闻2025-10-09《事关稀土出口管制,商务部连发两则公告》里面,涉及到稀土出口管制的问题,商务部连续发布了两份公告,明显在强调对稀土资源的严格管理和出口限制。可以看出,稀土这个事儿也引起高度关注,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安全和产业链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