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答应了李在明的请帖,行程定了:10月30日到11月1日,三天两晚在韩。是吧,这事儿就摆在眼前了。外交部已经确认了,行程就是这么定的。差不多美国那边也放话了——美国财长贝森特说,特朗普会在10月29日,结束日本行程后飞到首尔。话里话外,团队还一遍遍暗示“希望跟中方见面”。
两条时间线几乎对上了,大家就开始脑补:这回中美元首见面能成不成?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的话挺直接的:中美双方就元首会晤在保持密切沟通,有消息会及时发布。也就是说,现在还没人能拍板,一切都悬着。
不过别只盯着31号的APEC会场,10月30日那天的“空白”反而有戏。看起来像是常规外事安排,但其实留了很多弹性。咱们既没提前说定一定会跟美方会面,也没完全封死这条路,留着多边场合下面对面聊的可能性。为我猜中方更想看看美方先动真格还是只是嘴上好听。毕竟之前美方在经贸上说一套做一套的情况不少,留点余地更现实。
还有个现实筹码得提——10月9日商务部出的稀土管制新规。很多人只盯着“范围扩大”这四个字,但仔细不只是管17种中国本土稀土,还把带有中国成分的境外物项也给包进去了。简单说,就是美国想绕着中国,从第三国买稀土这条路,突然变难了。稀土对新能源电池、芯片这些东西太关键了,短期说没了就没了,真替代不上。
另美国又在私下跟中方接触,想把某些商品的关税暂停期再延长。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一边施压加税,一边求着缓一缓供应链压力。这种姿态,挺说明问题的——中方手里确实有筹码。
再说点更现实的,好像特朗普现在很着急。美国农业部的出口数据里有个刺眼的数字:2025年前10个月,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为零。北达科他那些农民说,每英亩亏100到150美元,很多人都在琢磨要不要换作物种。你知道这意味着啥吗?大豆种植的那些州,可是共和党的票仓啊。中期选举一到,这种经济压力很容易变成政治问题。难怪特朗普想趁着首尔这会儿跟中方碰一碰。他想要个承诺,哪怕是恢复部分大豆采购,回去好向老乡交代。
可问题是,会不会真的谈成?能不能把这事儿拿下?这还看美方能不能放下“又想收好处又不愿松手”的心态。现在双方分歧很明显:一边威胁11月1日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一边还对稀土管制怨声载道。你要是还想一边打压中国科技产业一边在桌子上笑着谈成果,别人会信你吗?我看未必。
中方这套不是说一刀切就行的。民用领域的合规申请并不是被堵死了,流程还在。要是美方想靠逼迫来换取让步,这条路从一开始就不太现实。至于30号到31号那两天到底能不能成为关键窗口,得看最近开始的中美第五轮经贸磋商能不能拿出实质性进展。比方说,美方真放松部分商品的关税豁免,或者中方把稀土管控的执行细则说清楚,那会晤落地的概率就高很多。
要是美方还抱着“先放狠话再谈条件”的老套路,中方估计更愿意把精力放在APEC的多边议题上。亚太国家关心的是供应链稳定、数字经济这些实打实的东西,不是单凭几句政治口号就能解决的。
现在看着,特朗普想见中方的心愿摆得很明显,但能不能如愿,还真不是拿张飞机票就行的。中方接下了邀请,搭了个梯子,可能不能够上去,得看美方是不是真的愿意放下架子,平等坐下来聊。你说,是不是挺考验诚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