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最近杀到了西贝家门口,成了不少家长遛娃的新地标。别说小朋友们了,就连大人看了都想“凑个热闹”。北京的一个两娃家庭,周末就蹲点长楹天街那家新开的海底捞,但目的不是为了火锅,纯粹是因为那里的亲子乐园太香了。滑梯、积木、海洋球一应俱全,门口等位还有摇摇车、街机、跳舞毯,甚至桌游都准备好了。孩子们玩得嗨,大人们坐那悠哉吃个火锅,谁还考虑外面风吹日晒?
你以为只有北京这样?错,今年7月,海底捞在深圳又整了个面积200平米的亲子友好门店,海洋球、滑梯、投影区,噱头拉满。开业以来,工作日一天接待一百多组家庭,周末直接三百组起步。海底捞在全国已经有十几家门店升级成了带亲子乐园的模样,拼命往一老一小扎根,顺便还玩起了编程课,边吃火锅边敲代码,可真是什么都敢试。
儿童餐也不是拉胯。自2013年起,海底捞就掺了一脚,免费给孩子提供蒸蛋、面条,还送小玩具。2024年起,海底捞和“熊出没”“海底小纵队”这种亲子卡通IP联名,搞出嗨嗨儿童餐、牛肉堡、鸡翅、小蛋糕一应俱全,价格一碗水—29.9元,妥妥摆出全国最会讨好小孩的排面。
这一套组合拳,别以为只是给孩子们热闹。同行可都羡慕着呢。西贝、九毛九、眉州东坡这几家,主抓儿童餐。北京几家比较大的商场,饭馆里有一半开始送儿童餐了,免费也有,单点也有,玉米、南瓜粥、面条小馒头应有尽有。要想再卷点,好看点还得注意形状,小兔子奶冻、牛肉焖饭啥的,装得花里胡哨。但说到底,目的就是一个:抢家庭这一大块铁饭碗。
为啥现在大家都往“抢娃”路上冲?答案其实就一个字:卷。不进则退。现在谁家不是一个孩子带出三四个人上阵?只要娃满意,这一桌子生意就跑不了。从战略专家到业界老炮共识都一样,现在二孩政策、消费升级,儿童餐饮需求只增不减,市场规模一看就是大蓝海。调研报告都说了,2025年儿童餐市场能干到五千亿。这可是坐着数钱的节奏。
但你以为抄作业这个事儿那么简单?其实没那么省心。首先,儿童餐和大人餐完全两码事。做给小朋友的东西讲究蛋白质、营养均衡,低盐低油,活像是给当年的“挑嘴”皇帝上菜。你不能随便来点味精、色素糊弄,要用心做,食材还得另外单独采买。玩具、餐具也得另当别论。你看看网上一套小孩餐具三二十,联名款盲盒直接几十块,这一通操作都得算进成本。
为了让娃一下午不哭,大人能放心吃,海底捞还要弄乐园,装修频率还得高,玩具也得时不时升级。那摇摇车、街机、跳舞机可不是捡来的,几万块也得花出去。人员也得再培训,专业的带娃阿姨工资又不能比普通服务员少多少。一下午三四个小时,翻台率直线下滑,好家伙,营销效果虽好,但账面压力谁顶得住?
搞亲子路线,说白了就是前期要舍得砸钱,这活只有大玩家愿意上。小饭馆还真未必玩得起这种高投入的格局。别的不说,单单为了给娃留乐园,就得少摆两张桌子,怎么算都是“割肉”的操作。这还只是场地,后续维护和运营才是真正的花销大头。
有些老板一琢磨,算了算算,跟风抄个菜单还能糊弄一下,搞乐园就算了。毕竟,成本摆那,回本时间长,碰见几家孩子不买账,体验感一般,最后还不如老老实实做点儿大众口味。事实摆着,即便海底捞这种大厂,门店升级也只是少数。从北京到深圳,带亲子乐园的真心是凤毛麟角,遍地开花还早着呢。
即便如此,现如今的家庭用户依旧是块肥肉。孩子能不能玩得开心,直接决定了大人掏不掏腰包。现在家长谁也不缺那点钱,缺的是能一起“有事做”的时间。火锅店有乐园,孩子进了门就像进了自家后院一样撒野,大人坐一旁能歇会,这体验马上提升两个档次。家长们高兴了,还能拉上亲戚邻居一起组团,啥比这个更有粘性?
餐饮行业这几年可真是一天一个样。不光海底捞,其他品牌也在动脑筋。火锅行业里卷翻台卷营销都快卷破天了,最后拼到头估计只剩这组“萌娃+老爸老妈”。数据更扎心,2025年火锅行业增长率从10%滑到4.3%,海底捞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双下滑,凹出新花样成了必要的自救后来一招。所以发力“抢娃”,吸引家庭客群,这波转型很有必要。
看着现在的市场格局,轻易别小瞧这些在等位区疯跑的小孩子。他们背后带着家庭客单和复购,就问你怕不怕?未来怎么变还不好说,但谁能就在舆论场里把娃圈住,谁就能牢牢把住生意的牛鼻子。
等哪天如果你去火锅店,发现身边一堆娃,高兴得比吃到鱼丸还开心,你可别觉得奇怪。现在的餐饮江湖,真正的“镖师”,全都在门口看孩子呢。
生意做大了,最妙的推广,往往就在游乐区一声笑。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