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然高调喊话要“夺回阿富汗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同一时间英国路透社爆出中国连续多月大幅抛售美债——这两件事在同一天爆出,真是巧合吗?一个在台前高声示强,一个在幕后沉默出手,中美之间的这轮博弈到底暗藏什么玄机?
9月18日,特朗普在公开讲话中毫不掩饰对巴格拉姆基地的野心。他直言这个基地距离中国新疆仅一小时航程,是“监视中国的绝佳位置”,并痛批拜登撤军是“灾难性的错误”。这种将军事基地直接与中国挂钩的表述,在外交场合极为罕见。特朗普的言论迅速引发全球关注。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美国实际上缺乏重返阿富汗的现实条件。塔利班政权已明确拒绝任何外国军事存在,美国国内厌战情绪高涨,国会也不可能为一场新的阿富汗战争拨款。这场高调喊话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金融领域悄然行动。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已降至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连续减持超过四个月。这种持续性的抛售操作,在华尔街引发广泛关注。中国减持美债并非孤立事件。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与超过40个国家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推动在跨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阿根廷、巴西等国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已经开始采用本币结算,减少对美元依赖。金融分析师指出,美国国债收益率随着中国抛售而持续攀升,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突破4.5%。这直接增加了美国政府的借贷成本,2023财年美国国债利息支出已超过1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参考华尔街见闻2025.4.12日)特朗普的军事喊话与中国金融操作形成鲜明对比。一边是高调展示军事野心却难以落地,一边是低调推进去美元化却成效显著。两种不同的战略风格,反映出两国截然不同的博弈方式。
地缘政治专家注意到,中国不仅在减持美债,同时还在增持黄金储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黄金储备连续18个月增加,总储备量已达2250吨。这种从美元资产向实物资产的转移,代表着深层战略调整。美国试图在军事上围堵中国的同时,中国正在金融领域瓦解美国霸权。这种不对称博弈使得美国陷入两难境地:既要维持全球军事存在,又要应对美元体系面临的挑战。特朗普的言论也暴露出美国战略界的焦虑。随着中国军工科技快速发展,关岛基地都已不再安全,更不用说距离中国边境仅700公里的巴格拉姆基地。现代战争形态下,固定基地反而可能成为导弹瞄准的活靶子。
中国在金融领域的操作更加精准而系统。通过建立上海石油期货交易所、推动数字货币跨境支付、扩大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举措,中国正在构建替代性的国际金融基础设施。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抛售美债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选择在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持续加息、美债价格下跌的背景下减持,最大程度减少了外汇损失,体现了专业的资产管理能力。美国战略界部分人士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前财政部长萨默斯近期警告,美元霸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美国政治极化严重,难以形成有效应对策略。中国在减持美债的同时,加大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力度。2023年上半年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增长18%,对中东国家投资增长22%,这些投资大多以人民币或当地货币结算。特朗普的军事喊话反而为中国提供了推动去美元化的新理由。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过度依赖美元可能带来政治风险,开始寻求货币多元化。这场博弈的关键不在于一时声响大小,而在于长期战略耐力。中国通过持续减持美债、扩大本币结算、增加黄金储备等组合拳,正在稳步推进去美元化进程。金融市场的反应尤为明显。随着中国持续抛售美债,国际投资者也开始重新评估美元资产风险。近期美债收益率波动加剧,反映出市场信心的动摇。中美这场较量已经超越传统的军事或贸易领域,进入金融战略层面。中国选择在美国最具优势的金融领域发起挑战,正是看准了美国的软肋所在。现实情况是,美国既无法真正重返巴格拉姆基地,也难以阻止各国减少对美元依赖。特朗普的高调喊话,反而暴露了美国战略能力的局限性。#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