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信阳交通圈传出个大消息,10月17日那天,市交通运输局的一把手彭爌在发布会上透了个底,说信阳接下来要在高速公路上动真格了。这话一出来,不少常年跑高速的老司机都竖起了耳朵。咋回事呢?原来信阳这次准备把那些卡在省界上的“断头路”给通了,还要跟周边几个大城市圈牵上线。这动静可不小啊。
说起来,开车从信阳出省的人应该都有体会,有些路段就是差那么一截,眼看着就到了隔壁省份,结果硬是没路接上,得绕个大圈才能过去。这种憋屈劲儿,跑运输的货车司机最清楚不过了。老张在信阳跑了十几年大货车,他跟我念叨过好几次:“你说这路修到省界边上就停了,我们拉货到武汉那边,得多绕好几十公里,油钱不说,时间也耽误了。”这回好了,政府准备把阳新高速二期、信襄高速、淮麻高速、沿淮高速这些新通道都给建起来,以后省际之间的联系就顺溜多了。
咱们仔细琢磨琢磨这事儿的门道。信阳这个位置说起来挺特别,往北是中原,往东能到长三角,往南下去就是武汉城市圈,往西能接上襄阳。这种地理位置,本来就该是个交通枢纽。可前些年路网不够密,这个优势发挥得不够充分。现在要跟武汉城市圈、合肥都市圈这些大块头经济区快速对接,说白了就是要把自己融进人家的朋友圈里去。你想啊,路一通,人流物流就能快速流动起来,生意来往也就方便了。
不光要修新路,老路也得升级。这里头最让人关注的就是G40沪陨高速信阳段。跑过这条路的人都知道,现在车多得不行,特别是节假日,堵起来能让人抓狂。为啥会这样?道理很简单,这条路修得早,那时候哪能想到今天的车流量会这么大。现在信阳的车越来越多,外地过境的车也不少,原来的承载能力确实跟不上了。所以市里现在就开始筹划扩容改造的事儿,这叫未雨绸缪。要我说,这步棋走得挺明白,等到真堵成停车场再想办法,那就晚了。
说到这条沪陨高速,它对信阳的意义可不一般。它是信阳通往长三角的主动脉,等于是连接中原和长三角的一条大通道。现在长三角那边经济发达,产业也多,信阳要想接轨长三角,这条路就是命根子。把它扩容改造好了,信阳作为中原地区对接长三角桥头堡的地位才能坐得更稳。你看人家那些沿海城市,为啥发展得快?交通便利是个大原因。咱们信阳虽然在内陆,但只要把路修好了,照样能把生意做到东部沿海去。
更有意思的是,这次信阳还准备在高速服务区上做文章。以前的服务区就是上个厕所、吃个饭、加个油,功能比较单一。现在要学沿大别山高速开放式服务区那一套,把服务区搞得更有特色。比如说卖点信阳的毛尖茶、板栗、红薯这些土特产,搞个旅游咨询点,给新能源车配上充电桩。这么一弄,高速服务区就不只是个歇脚的地方了,还能成为宣传信阳的一个窗口。
你想想看,外地游客开车路过信阳,在服务区里买点当地特产,了解一下信阳有哪些好玩的地方,说不定下次就专门来旅游了。这就叫一举多得。而且对本地老百姓来说也方便,以前想买点正宗的信阳特产还得专门跑市场,现在高速服务区就能买到,多省事儿。
不过话说回来,修路这事儿可不是说干就能干成的。钱从哪来?工期要多久?施工会不会影响现有交通?这些都是实打实的问题。彭爌在发布会上提到,要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级的盘子,这说明上头的支持很关键。地方上再怎么想干,没有国家和省里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从信阳老百姓的角度看,这些高速路网的建设确实是好事。以前去趟武汉得两三个小时,路况不好的时候更久,新路修好了肯定能节省不少时间。做生意的人更是盼着路早点通,物流成本降下来了,东西就能卖得更远,价格也更有竞争力。再说了,路网一密集,带动的不光是交通,还有周边的产业发展、就业机会。修路本身就要用不少工人,路通了之后沿线的服务业、物流业都能跟着活起来。
现在关键就看这些规划能不能一步步落实到位。修高速公路不像修条乡村小路,涉及的部门多,协调难度大,施工周期也长。从规划设计到开工建设,再到最后通车,每个环节都得把好关。特别是省际通道,还得跟隔壁省份协调好,两边的进度得匹配,不能你这边修好了,人家那边还没动工,那不是白搭吗?
说到底,信阳这次在高速公路上的大动作,反映出来的是一个城市想要加快发展的决心。在交通基础设施上舍得投入,眼光放得长远,这个思路是对的。中部地区要想崛起,交通必须得先行。你看那些发展快的城市,哪个不是交通便利的?信阳守着这么好的地理位置,要是交通跟不上,那就太可惜了。
当然了,修路只是第一步,路修好了之后怎么用好这些路,怎么利用交通优势吸引产业、留住人才,这才是更大的考验。不能光修路不干别的,那样顶多就是个过路的地方,留不住什么。得把交通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让信阳真正成为豫南地区的增长极,这才算成功。
你们觉得呢?这些高速路通了之后,对咱们信阳的发展能带来多大的变化?你最期待哪条路早点建成?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