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最引以为傲的火车,被吹成“民族之光”,怎么就被一头牛给轻松干趴下了?这事听着像个段子,但它就这么真实地发生了。
2019年2月15号那天,新德里车站那叫一个人山人海。总理莫迪亲自站台,手里的小绿旗挥得那叫一个起劲,脸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他身后那列叫“范德巴拉特快车”的家伙,在闪光灯下白得发亮,印度媒体跟打了鸡血似的,标题都想好了,有的直接喊出来:“我们终于把中国甩在身后了!”那场面,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拿了世界杯冠军。
结果呢?第二天,这列承载着“大国崛起”梦想的神车,就在半道上不动了,还冒着烟。车上坐的全是记者和官员,本来是去搞巡回宣传的,这下好了,全被撂在铁轨上,大眼瞪小眼。铁道部给的官方解释,简直让人哭笑不得:撞到牛了。对,就是那个在印度街上可以横着走的牛。
这理由一出,很多人都觉得不对劲。有好事儿的媒体跑去现场看,发现车头干干净净,连个刮痕都很难找,更别说撞牛的痕跡了。到底是不是牛的锅,成了一桩悬案。反正,车是实实在在地坏了,这个“开门红”直接变成了“开门黑”,让全世界看了个大笑话。
说实话,这车本来就有点名不副实。他们管它叫高铁,可设计时速也就160公里,实际跑起来,很多路段连100公里都到不了。
为了给这车造势,铁道部长还在网上发了个视频,配文说这速度快得像“闪电”。结果没多久就被人扒出来,视频是开了两倍速播放的。这操作,简直是把大家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印度网友自己都炸了锅,评论区里全是骂声。
更深挖一下,这列车的“印度制造”光环也挺水的。嘴上喊着80%国产化,可一看关键零件清单,那叫一个“万国博览会”。
刹车系统是匈牙利的,车门是捷克的,连乘客坐的椅子都是从法国进口的。说白了,就是攒了台“组装机”,然后贴上自己的牌子,高呼“国货之光”。
就在印度为这台时速一百多公里的“神车”沾沾自喜的时候,他们的邻居印度尼西亚,已经悄悄干了件大事。2023年10月,人家雅万高铁正式通车了。这条线,全长142公里,设计时速是实打实的350公里。从雅加达到万隆,以前开车得堵三个多小时,现在坐高铁,40多分钟就到了。
这条高铁是中国帮忙建的,2016年开工,不到八年时间就全线通车运营。现在每天都是满座,当地人把它当成了出行的首选。讽刺的是,印度当初也跟中国接触过高铁项目,谈了半天,最后因为各种原因没成,转头找了日本。
跟日本合作的那个项目,叫孟买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全长500多公里,那可是印度真正的“高铁梦”。日本那边也够意思,给了年利率只有0.1%的超低息贷款,还款期长达50年。按计划,2017年就该征地,2023年就该通车了。
可现在呢?七八年过去了,你猜建了多少?说出来都怕你不信——10公里。
没错,就是10公里。按照这个速度,想把全线修完,估计得等到几百年后了。问题就卡在征地上。
印度的土地是私有的,政府要修路,得挨家挨户去跟地主谈价钱。地主们一看是国家重点项目,个个都想狮子大开口,补偿款谈不拢,工程就只能干耗着。项目拖着不说,去年工地上还出了事,钢筋架子塌了,砸死了三个工人,后来一查又是施工不规范。
其实,印度铁路的问题,根子比这深得多。那列出师未捷的“范德巴特快车”,它还有个前身,叫“18号列车”。当年研制出这列车的总设计师和他的团队,本该是功臣,结果呢?
项目刚成功,他们就被内部调查了,说他们采购有问题。一番折腾下来,这些功臣被边缘化,后续列车的生产计划也停了好几年。这种自己人斗自己人的内耗,比任何技术难题都致命。
说回到那头“肇事”的牛。这在印度铁路上根本不是什么新闻。因为大部分铁路都是开放式的,两边连个像样的护栏都没有。别说牛了,有时候连大象都会跑到铁轨上散步。
每年因为火车撞上野生动物造成的事故数不胜数。连最基本的线路安全都保证不了,却花大价钱去造那些看着光鲜的“准高铁”,这种操作实在是让人看不懂。
钱都花在了面子工程上,里子却破烂不堪。2023年6月,奥里萨邦发生了三列火车连环相撞的特大事故,死了近三百人,上千人受伤,现场惨不忍睹。
调查结果是信号系统出了故障。这背后,是百年老旧的线路、落后的管理和常年维护不足的恶果。
所以,那列被牛“撞”坏的火车,与其说是一场意外,不如说是印度基建现状的一个缩影。
当你的高铁梦想能被一头悠闲散步的牛轻松拦下时,或许真正需要修的,早已不只是那段铁轨旁的围栏了。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